《论语·宪问》
【原文】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实行这些话就很难。”
【原文】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 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原文】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去通达仁义,小人向下去通达财利。”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是,君子坦荡荡的做事,小人习惯用“三教九流”的方法做事。
【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这两段是论语里的“识人术”,对于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要小心,侍奉上位者,要做到不欺骗,有话直说,正确的学习方式,就是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内化自己,学习本身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装扮自己”。委婉的说话,真实的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