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课程笔记下篇,上篇请查看这里。
5.点线面体
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框架,非常简洁的思考结构
点线面体是曾鸣教授的理论,具体可参考《智能商业20讲》
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他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
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比如持有腾讯股票10年,什么都不用干,10万变1000万。
那么成为富人呢?就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当你选择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你不但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还要忽悠更多人,把他们的时间和资源一起投入进来,这也是说你要为更多的人负责。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你面对的是什么竞争,是来自对手的竞争?还是来自趋势的竞争?
所以,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非常重要。你再怎么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选错了,都是白搭。
6.两套经典用户画像
第一套用户画像:羊群与草地
产品是你的草地,第一个用户是第一只羊,只有第一只羊能在草地上吃得满足,才能引入更多的羊。
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养羊,所以我先要有第一只羊。
如果这一只羊能够在我的草地上活下来,玩得很好,那么我的草地就是没问题的,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你可以为了留住这只羊,动用很多外部资源,比如我从外面买草买料,可以暂时把这只羊留下来。但这其实是靠额外付出,才能撑住场面。并不是说你的产品、你的草地已经具备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状态。所以如果你要有羊,还是需要回来继续解决你自己的草的问题。
第一只羊是最关键的角色。你找到了这个用户,他可以在你这里得到即时满足,玩得很开心,那么针对这只羊,针对这个用户的同类用户去做推广,你的产品就可以被快速地推开。
羊多了,你就会发现头羊才是关键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只羊可以管一大堆羊,你就不用管了,那些小羊就不用管了,头羊都会管。只要有头羊,羊群就可以聚集。
当你的草地上出现了头羊,头羊开始自己管羊群的时候,这代表着什么?其实这就代表着自组织的开始,你开始拥有了网络效应。
羊多了就会有狼,狼多了,我就把羊圈起来,然后向狼收费。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社区,都是按照这个场景和用户描述去做的。
第二套用户画像
羊群中有不同的偏好,需求明确、对价格敏感的是小明羊;不知道买什么,闲逛的是笨笨羊;不想买东西,就想打发时间的是小闲羊。
小明——有明确购物需求,比如买衬衫的男人。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清晰,非常了解。典型产品:京东。
笨笨——我有大概的需求,但是没那么明确。比如买裙子的女人。典型产品:小红书。
小闲——我没有消费需求,我就是来打发时间的。典型产品:腾讯系产品、抖音。
7.场景
场景的核心是在空间+时间的点上触发别人的情绪。想要成为场景,它还要能够触发情绪。
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流量入口。
互联网商业核心比拼的就是三件事: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
例子:
罗辑思维,老罗1小时卖书8000套。而淘宝店主抢了10套书却卖不出去。
原因是罗辑思维搭建了“场”和“景”,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大家一起疯抢,对彼此进行了意见裹挟和挤压。如果你架构的场景不能影响别人的情绪,不能形成对别人情绪的触发,它就不是一个场景。
所以淘宝店店主把书放在货架上,冷冷清清往地上一摆,这个是没有任何情绪触发的,只是一个“场”,不存在“景”,它不是一个场景。
8.小米案例的体会
参与感:
让一部分核心用户对产品非常有感觉,让他们参与APP的版本迭代。采纳他们的修改意见。
效率: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和效率。小米真正的护城河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小米展现出至少2方面的效率:一个是小米组织里个人的特殊效率;另一个是小米系统性地搭建智能效率。
当你决定做一个产品,准备搭建自己的系统能力时,你先问自己一句“我应该从哪个点来建立我系统性的效率优势?”,因为没有效率优势,这个系统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系统。
9.创新
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婴儿恒温箱是从动物园的小鸡孵化器改进来的,平价/易维护的婴儿恒温箱是从汽车零配件里来的。有很多这种嫁接创新的例子,你想实现的,也许答案就在你隔壁的某个行业。
10.用户体验的5要素
用户体验的要素,来自5个层次的层层选择与叠加建设。5个层次分别是:
感知层;
角色框架层;
资源结构层;
能力圈范围层;
战略存在层: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得到我们各自所需要的东西,我们才能继续做下去。你对自己的存在战略设计是什么?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真正厉害的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