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泽香
看大家都在说《旅行的青蛙》,四处搜寻下载玩玩。
最初下载的汉化版,大致知道游戏是怎么回事,庭院割割草给蛙准备食物等收蛙寄回的旅行照,简单至极,符合我这种无网游基础的网友。玩了几天,觉得甚是无聊,有时蛙削铅笔能削大半天,有时坐着看书吃饭又是很长时间,有时好不容易出门两天见不着鬼毛,但这种无聊最可贵的是:互不扰。即你不用在某一时刻为了赢取胜利精神紧张血脉偾张,也不需赶在能量进度条消失前攻城掠地,只需想起时点开看看,收收长高的草、给串门的蜗牛拿点好吃的、看看蛙新发来的照片以及准备食物,全程用不了一分钟,甚至有种“Inner Peace”的错觉,一天一天,岁月悠长,一个庭院、一个人和一只蛙。
至于大家说的老母亲心态我没体会到,被我取名为“呱唧”的蛙,更像一个朋友,它在家时,我去探望,它不在家时,我帮它看家。交不交流无所谓,没必须揉合一起的客套、热情。各有空间,互不侵扰。这对于中国人习惯驾驭情感,以亲人爱人友人之名义理所当然干预他人生活来说,显得极为珍贵——看,哪怕没亲密成一体,在各自的空间玩耍,我们还是相互惦念的。
从小至大,我是处理关系的无能人,不会来事儿,表现不了过于热情的亲昵。这样的性格自然不讨好,有人曾出于善意建议我生活得“投入”一些,所谓投入指缩小与人的距离,多说多笑多参与集体活动,仿佛我是个自闭症患者。现实自然不是,只是聊天说笑的对象与他们不同,是小众与大众的区别。我需要改变吗,当然不。哪怕亲人,彼此之间都需有一定的距离感,毕竟相联的是血缘,各自面对的生活并不完全一致。
《旅行的青蛙》除了这种舒展的空间感,相应还有一种“不焦虑”的气质。
有一阵,我特别沉迷于消除类游戏,那时手气好,接连闯了三十几关还不愿放下手机,游戏设置者必深谙人性,每关设置不同,让闯关者越玩越上瘾,遇到无法闯过的关,在好胜与焦虑的左右下,不惜多次重来,及至攻克。可能游戏开发者有话要说,这都是你自身存在的原因,与游戏有什么关系。与游戏关系当然不大,就好比明知吸烟有害身体,你还非要天天吸一盒,这属于自找,为了自身健康,远离就是,游戏与玩家也是如此。而这款热爱旅行的青蛙,却反其道而行之,所有操作触发不了你任何焦虑,草长高了,收了更好,不收也没事;蜗牛来了,招待更好,不招待它也不会在门前撒泼;青蛙回了,吃喝坐卧更是随意,与我们工作生活中日常可见的deadline全然不是一回事。我们习惯过一种脚步匆忙的生活,仿佛慢一点就是不积极不上进,从而望矗立在前方的目标,焦虑重重。其实,许多事真的不是非黑即白,慢一点或步伐与人不同,同样也可到达终点。何必追求人人一致,就为了加深每人的焦虑?
忙,是很多人的口头语,忙到没有朋友,忙到最后,或许收到不菲的成绩,同时也感知到不浅的孤独。一个人说话吃饭四处走走逛逛,成了现代人不可抹去的孤独痕迹。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孤独,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孤独寂寞冷,或者生无可恋,不妨从养一只蛙开始,去体验一只蛙的Inner Peace的禅定之境,或许可给后续生活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