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一篇文章后,都会写一写自己粗浅的感受,但写着写着却发现自己不会写读后感,于是就会阅读其他老师撰写的读书感受,希望能借鉴一下写法,今天这篇就是借鉴了程露老师的写法:结合自己的实践谈感受,写自己内心想法的笔墨要多一些,摘取文章内容要少一些。
在读王立华教授撰写的《班主任的素养结构界定:问题与突破路径》这篇文章之前,我为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我能读懂什么?第二,哪部分内容能与我产生共鸣?第三,我还存在哪些困惑?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一字一句细细阅读起来,并在书中一一勾勒,旁注感悟,静下心来,走进文本,联想自己,书写感受。
我读懂了什么?
第一,我从文章的摘要中知道了什么是班主任素养。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班主任工作效果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12页)
第二,我知道班主任首先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人存在,而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第三,我懂得了作为班主任必须学科素养与班主任专业素养同时进行提高,就如熊华生教授阐述的观点一样,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要同为主业。
第四,我知道了国家希望班主任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家长希望班主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者;学校管理者希望班主任做一个事务包办者。(15、16页)
第五,我知道了班主任有八种自主实践角色:智慧型、管理型、独立型、求稳型、创新型、奉献型、生活型、功利型班主任。
第六,我知道了班主任工作内容大致可分为“班主任与人”的工作内容,也就是学生管理与学生教育;“班主任与物”的工作内容,也就是班级建设。
第七,我知道了班主任要拥有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要具备基础性能力、发展性能力、再生性能力。
我的感悟有哪些?
根据我读懂的内容,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太难了。知识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哲学、管理学、美学、文学、医学、科学、教育学、逻辑思维,艺术审美等知识内容。除了知识,能力也要过硬,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组织协议、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自我规划、批判反思、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表达沟通、信息技术、教育写作、师德修养等能力都要必备,才能满足国家、家长、学校管理者的希望。所以说做班主任难,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难。但也是因为如此难,才具有挑战性,才值得多数班主任不懈努力,追求优秀。
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也许他们属于王教授提出的八种类型中的一种。虽然每种类型都有弊端,但人无完人,怎会没有瑕疵?所以我一直努力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同时我认为这八种类型对于某个班主任自身来说,是交叉重叠,或是相互转换,是具有层次感,或是并列推进。这中间存有不可预测的机遇因素。以我自己为例,刚刚参加工作时,属于求稳型,只会努力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接着随着经验的积累,追求得到他人的认可,任劳任怨,属于奉献型,现在因为有幸得到教育专家的引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正在向智慧型、创新型班主任方向前行。但在这中间也曾因为职称评定的功利性因素,以及家庭的因素符合其他类型班主任的做法。所以很难把自己始终如一地归于哪一种类型。
我的思考是什么?
班主任的素养结构界定到底是怎样?班主任到底要具备哪些素养?文中始终非常的混乱,存有争议,这也是作者分析出来的结果,并没有确切答案。对于我来说,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班主任,已超过40岁的女老师,工作19年,班主任专业发展方向如何?从培养哪些班主任素养入手?真的需要认真思考,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
写完后发现自己读后感的书写与程露老师的还是有所区别,感悟还是太少,总是觉得文中一些文字值得记录,舍不得放下,担心以后会忘记,这反而束缚了自己写作思路。也许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写读后感的方法,一时还难以改变,也许随着自己的积累会慢慢掌握更好的方法。感觉很多的可能在等待着自己,再难也不能放弃努力,塑造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