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做一件事前,我们心里好像是有千军万马在翻腾。既怕自己做不成丢人,又怕别人找茬和质疑。
犹犹豫豫,自己折磨自己,最后身心疲惫。
这种体验就是内耗,还没等别人出手,我们自己先把自己解决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标内耗,找出症结。
看完你一定会摆脱内耗束缚,心里阳光地去做任何事。
1、固执地认为生活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一度焦虑。
《自卑与超越》一书提到:生活会以你认为的样子存在。
我们觉得未来不在我们掌控之中,总觉得有坏事发生,就会很恐惧很焦虑。
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做好秋天该做的事,等到下雪的冬天肯定会有结果。不为未来焦虑,未来会根据我们今天的表现来到身边。
比如写作前我焦虑写不好怎么办,赚不到钱怎么办,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就是迟迟不动笔,现在写起来了,发现曾经的焦虑也好了。
2、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记得小时候看的一篇课文吗?契诃夫的《一个文官之死》,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打了个喷嚏,弄到前边长官的头上了,一遍一遍道歉,最后被自己吓死了。
我们觉得他很可笑,可现实中,内耗的人就像他一样,时刻在想:
ta没回应我,是生气了吗?我这么说ta会不会生气?我这么做还能和ta做朋友吗?
过度在意别人看法,一味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成全别人,这也是一种内耗。
3、总是怀疑自己的决定。
买衣服已经付了款,就觉得是不是另一件更适合我?做了一个决定,稍微遇到点问题,就想我当初的选择对不对?
总是怀疑自己,只会消耗更多精力。
记住,没有人会追随怀疑自己的人,即使不确定也要把自我怀疑隐藏起来,去积极补救。
4、违心的硬撑,撑不了多久。
大部分时间我们不敢拒绝只是因为害怕失去现状。比如不答应朋友的要求,会不会做成朋友。
记住,如果连过分的要求你都能答应,只会一步步后退,违心的硬撑只会让自己心里越来越难受。
5、拼尽全力后也得不到的东西,就算了吧。
希望不等同于拥有,对于某些人某些事,努力了,还是没有得到,就放弃吧。
不过分执着,相信更好地安排在未来等我们,否则一直活在求而不得的失落里,我们只会失去更多。
6、对已经发生的失误,别再抓着不放。
不纠结于自己的失误,不被过去束缚,《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提到:
我们改变不了不过去,但能改变对过去的看法。
所以,不要耿耿于怀过去的失误了,稍加反省,不再重蹈覆辙就好了。
7、接纳自己。
不要和黑暗抗争,能做的就是用光明填满它。
我们可能内向、不善社交,要做的不是纠结于我为什么内向,而是去积极拓展社交,受自己。
我们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
因为我们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进而躲在自己的壳里。这种自我否定就是种内耗。
8、敢于跳出舒适圈,有勇气改变。
想让某些事物为了我们而改变,我们自己就必须先做出改变。
每一次改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冒险,所以,不敢离开自己熟知的环境,但成长只发生于我们的舒适区域之外。
所以,离开你的舒适区域!不满意但又不主动离开的环境,就像温水煮青蛙,是一种慢慢渗入骨髓的消耗。
9、被未知支配的恐惧。
同样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我已经有半杯水了,有人看的却是:我还有一半空的,该怎么填满呢?
还没开始,就先盘算会产生哪些不好的结果。
这种做事状态会让我们不敢放手去做事,提前浇灭前进的动力,得到的是成倍的消耗。
10、一味拖延。
合理制定自己的计划,一行行写在纸上很容易,但落实会有很多阻力,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否则完成不了,就像心病,总得想着,无形消耗我们的精力。《财富自由之路》提到:
在我们做出行为决定之后,其所造成的后果也随之而来。就像拾起木棍的一端,它的另一端也随之起来。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已经犯下的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从改变。只要积极应对,所有的内耗也会随之消失。
以下4点,能帮助我们削弱精神内耗,掌控自己的未来。
1、给自己列出一个问题清单。
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不在我们的可控领域内。
所以,把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所有的不会的技能,都写在一个本上,做成问题清单,按轻重缓急排序,一个个解决。
记住,逃避问题不会使生活轻松,想要拥有更多的选择,那就主动出击。
2、改变提问方式。其实我们一直都处于一个自我对话的场景中,我们的大脑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
如果你这样问自己:“我能做到吗”,那很大程度我们就不可能去做这件事。
所以,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
把“能做到吗?”改成“我如何做成这件事情呢?”这种提问方式潜意识里就排除了失败的可能性,让我们主动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
比如我刚开始写作,我会问自己:我会做什么?我知道什么?我有哪些机会?专注于我们拥有的,能让我们快速进入状态。
3、扩大我们的可控领域。
找出所有能影响我们的事物、对我们而言重要的和感兴趣的事物,然后积极去拓展。
慢慢的你会发现,所有出现的问题,用到的技能我都会,就谈不上焦虑了。
比如写作,我学习排版,每天看书,固定写读书笔记,坚持下来发现,原来写一篇文章可能要6个小时,现在3个小时就能搞定,这样就更愿意去写了。
4、写自己的成功日记。
同成功相比,我们更轻易地记住错误和失败,它们在我们大脑中留存的时间是成功的11倍。所以,我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总体上会比实际差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给自己打气。
记录下所有的成功事件,比如我们获得的每一次夸奖和每一次认可,慢慢的我们就能建立自信,不再被内耗消磨。
生活本不易,要懂得爱惜自己,不单单在物质上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