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01
何为“超时效应”?
有一个关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个故事是在诠释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超时效应”。
启示
1、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象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2、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
4)没有换位思考。
02
“超时效应”与批评教育
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的,就是在我们批评孩子时,家长的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批评会让孩子产生“超时效应”。
有些孩子可能不会表现出顶嘴、反抗等行为,但在他们的心里是不耐烦的,是逆反的。
而有些孩子则会表现出过激行为,下面这个男孩因为不愿写作业,被母亲唠叨了几句,竟然光着脚跑出家门,横卧道路中央欲轻生,过往车辆纷纷绕行,一时间险象环生。还好有警察叔叔帮忙,解决了矛盾,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03
正确的批评方法,让孩子向阳生长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干脆不要批评孩子了?当然不是,批评还是要的,只是要有方法和原则。
1)批评语气要得当,“吼”不能解决问题
中科院心理学博士罗静曾说:
“吼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你这是在教会孩子,我声大我就有理。”
“孩子以后长大了,他也会模仿,他也会学习。”
一般来说,在家长的吼声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会有两种极端:
要么孩子被吓住了,从此处处小心,如履薄冰;
要么孩子被激怒了,学着我们的样,从此变成和父母一样的人。
所以,当你想要批评孩子的时候,请控制分贝,用坚定但是不狂躁的语气指出孩子的错误,批评孩子的行为。
这样孩子会更愿意接受,也更容易改正。
2)批评要“就事论事”,不牵连,不伤害孩子的自尊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针对“青少年犯罪”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
一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就是因为父母在他们犯错时,总是用强烈打击,甚至伤透自尊心的语言批评他们,所以他们自暴自弃,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其中有个孩子回忆:他12岁时,爸妈就分开了。
这明明不是他的错,可母亲却经常骂他,让他去死。
他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被骂没用、是废物。
妈妈从来都没夸过自己,骂他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说着说着,孩子痛苦地用手拍了拍脑袋,自言自语:“好像的确如此”。
也许,他们的父母从未想过,这些打击的话,会推动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但事实是:语言确实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
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要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当下犯的错误,并且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即可,千万不能上纲上线,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3)批评也要分时间和场合
古人有云,对孩子的错误,要七不责:
“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 疾病不责。”
其中,不当众责骂孩子,则被古人视为第一重要的事。
有的家长,只要孩子有了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不分时间、地点、原因就先教训一顿再说。
这样做,孩子根本不会听你在说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逃离这个丢脸的场合,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李玫瑾老师也曾说:任何一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尊,不要当众批评或斥责孩子。
4)正面鼓励才是批评的最高境界
有时候,家长如果能智慧地把孩子的缺点变成正面鼓励,那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
孩子吃饭速度慢,你可以说:今天宝贝吃饭小嘴巴一停不停地在嚼,妈妈有预感,这顿饭你会吃得很快;
孩子不爱运动,你可以说:妈妈上次看到你在幼儿园跑步比赛的时候,像一阵风一样,我们家宝贝如果再多运动一点,一定能成为运动小达人。
夸对了,鼓励多了,孩子在潜意识里会变得更自觉,也会变得更好。
04
结语
教育家洛克说过:
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果实,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收到打击,维护自己的名誉的意识也就淡薄。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面对孩子犯错时的错误态度。
对孩子的批评要有的放矢,孩子才会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批评之后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