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王老师评过的那些电影电视剧》ー文,文中介绍了 1994年王老师还在复旦大学任职时,出版的《政治的人生》一书中的多篇有关影视剧观后感,其中就有评论到我非常喜欢的电视剧《过把瘾》。
以下就是王老师对《过把瘾》的评论:
《过把瘾》男人和女人的矛盾,丈夫和妻子的矛盾,解释得不错。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不是来自恨,而是来自爱。有时候来自爱的矛盾虽然不如来自恨的矛盾厉害,可怜的是来自爱的矛盾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只好在无穷的矛盾中消磨人性。人们往往不知道爱也会带来恨,这是很多的悲剧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
情节在发展,已经离婚了。太爱,也不是好事,不那么爱,也不是好事,不爱,也不是好事。怎么办?人的痛苦。
看《过把瘾》最后两集,看出一些光明和辉煌来。人生不能总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社会也不完全是一些玩世不恭的人。
两位主人公终于认识到真爱,于是重新结合在即,但是男的突然得了什么肌肉萎缩的病,就要瘫痪。于是不忍让女的牺牲,想法子和女的结束。女的没有明白,居然当真。他的好朋友还打了他一拳。一切均是旧式的正义感。
女的最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问题,男的也回到了房间。大家把卸载黑板上的数十个“爱”字,从报纸里掀开,双方紧紧拥抱,热烈亲吻。在热烈的吻中男的倒了。一切是那样自然,很感人。
虽然是不超常的路子,但却是普通人最需要的路子。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中需要的生命的光明和辉煌。
(以上评论摘自王老师的《政治的人生》)
看到王老师的评论,我想到了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再ー次感到:爱就是理解与宽容!理解爱的意义,宽容人性中的ー些弱点。借用《过把瘾》的主题曲《糊涂的爱》类比ー下,“理解”就是爱有几分谁也说不清楚,但要明白爱能让人忘尽人间的烦躁,因此要懂得(用心去感受和领悟)并且珍惜。而“宽容”则是因为爱是糊里又糊涂,因此要保持糊涂的温度。
现将两文重新整理ー下,与大家分享。
昨晚重温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热播,由王朔《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等三部小说改编,赵宝刚执导,王志文、江珊主演的《过把瘾》的视频片断,深有感触。
深爱,或许让人心累,然而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曾经拥有,更要在乎天长地久!这也让我思考起“家庭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我朦胧感觉到“家庭生活”的本质应该是理解与宽容。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基于“人性有弱点”这个基本假设!人性有弱点,就意味着人不会是完美之人,人与人之间也就不会完美的同ー,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存在。从初恋、热恋、结婚、生儿育女,哪有恋人、夫妻不闹闹?哪有父子不拌嘴?哪有母女不斗气?
关键是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不要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转化为不可调和的敌我矛盾。理解与宽容可以让家庭生活更加地有情趣、有情调、也更加地和谐!
而要“相互理解和宽容”,首先就要去了解人性,对人性了解越深,就越容易产生理解和宽容!而艺术审美对于一个人的情感的丰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连接沟通,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当下我们会感觉到社会上戾气很重,不少人心浮气燥,这其中ー个重要的原因,会不会是国人的艺术审美出现了问题?
正如澎湃新闻的《严肃阅读的消逝:你为什么失去了阅读的耐心》ー文感慨的那样,我们失去了严肃阅读的耐心,失去了对人性足够深刻而又充满同情的理解的作品的阅读的耐心!
《严肃阅读的消逝:你为什么失去了阅读的耐心》ー文感慨:一旦我们习惯了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来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并对其产生了依赖,这时如果让我们安静坐下来读一卷《理想国》,它就会变成一件“费力挣扎的苦差事”!文章指出,何为严肃阅读?这是与消遣式阅读相对的概念。严肃阅读的前提是严肃的写作。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作者利维斯认为严肃文学有以下几种追求:对人性足够深刻而又充满同情的理解;对现代性的警觉;语言须能精致准确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对象;完整流畅的整体结构。
具体到家庭教育上,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太功利、太现实了,太过于追求社会上普遍追求的儿女的学业指数,而忽视儿女自然成长的综合素质发展指数?特别是,我们的父母会不会失去了对儿女情感上的理解与宽容?失去了对儿女情感发展以及心路历程,进行足够深刻而又充满同情的理解的耐心?我们的父母会不会牺牲了儿女自然成长的快乐指数而将自已的追求通过ー些学业上的强化行为“施加于儿女”,而成就了“已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