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概念太简单并不一定是好事。
拿「写作」来说:写作就是输出。这个概念没错啊!学校教育就是如此重视输出,不停地教遣词造句,模式与技巧。然而写作的前两个环节:输入以及处理却是决定写作层次的关键因素。
做过英文写作老师,我的感触尤为深刻。批改孩子们作文的时候,常会发现缺乏思考:对输入的处理。
- 谈到手机的好坏,把理由和例子往里套,大多数会一正一反举类似的极端事件
正例:出车祸时,手机在身边可以打电话求救,能保命。
反例:有人走在路上玩手机,会出车祸。最后总结手机是工具,关键看人怎么用。
- 又一篇作文命题:该不该看电视?几乎所有孩子都用了如下理由:
正例:了解信息,受到教育。
反例:坏眼睛,影响健康。最后总结电视是工具,关键看人怎么用。
学校的领导常爱“偷袭”地进班旁听写作课,要是没让孩子课堂上憋着写出两三行话来,下课就会被教育:你这还是写作课?
老师在课上教授的基本上是英文写作模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接着就是逼着去写。在作业反馈时,有的学生子承认连自己写的是什么用中文也说不清楚。
若是把写作概念的前两个环节补上:写作是对输入处理过的输出。写作的概念就具有了指导意义:既关心输入的内容和质量,还会涉及如何选择;又注重对输入的思考,训练逻辑性思维与检查谬误的能力。写作课就不再空洞,脱离实际的言语,告别成为废话篓子的命运。
对写作这个概念的扩展,是在李笑来的写作课上学习到的。这课使我明白:概念是最基本的认知组块,对概念的清晰掌握才能创建有效连接。想明白才能做对的事。而不清楚的概念实践效果差,在反思中很难觉察哪儿出了问题。
同样的道理,学习中要注重概念。逐渐加深加宽对「进步」的认识。若认为只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比原来好,把今日的与过去的相比,向前发展。重在结果远远还不够。
社会中老师的地位不低,是受人尊敬的职位。然而
做老师的在三四年之后,遇不到什么大的挑战问题。
做老师的不愿意承认这件事实,教一门课遇到再多的挑战最后都成了炒闲饭,依旧备受尊敬。这个环境太舒服了就不习惯跳出来。
“写作”概念的思考启发了我,正确的「进步」跟原来比好,好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该是“好”在于有方向,也有效率。三个进步环节:
- 方向
- 效率
- 结果
学校的动员大会,为学生打气鼓励。而衡量进步的其实是结果。用“开窍、悟性”把进步说成很玄乎的东西。假若让一名学生当教导主任,恐怕他教育起来也能滔滔不绝。这种大道理学生们都倒背如流,谁都知晓:知易行难。更有价值的是思考过程,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
现在认知学,大脑神经学,心理学科普不断的网络发达时代,想自学更加了解自己并不难。
进步不了的大部分原因:太在乎与原来比较的结果。没去思考方向和效率。“
今日没浏览微博八卦,比原来好。”因为这个小小改变,心里虽然煎熬但依旧理性地克服坏习惯,多了不起。假若这种改变就归为进步的话,那进步仅是一次,随时随地轻而易举地在发生,只要原来起点足够低就好了。
没有方向,车开再快,也徒劳。有了方向,车堵又堵,开不远。
沉浸在每日都有进步的假象里,容易掉进一个坑“穷忙”,或另外一个“勤奋的懒惰”。
正如刘传在文章中提到大多数人读书的问题:
以读书来说,就有两种情况:把该学习的书当作娱乐消遣,把读娱乐消遣的书误当作学习。没按照组块的原理规划学习,这样微弱劣势的长期积累,使得很多人仅有碎片化的知识,而没有知识体系。
在知识经济红利的当下,李笑来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199元/年,订阅数突破7万多,1400万人民币,这个数字还在增长。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付费各种平台上,还有以微信群打卡交流的各种学习群形式都是在个人品牌中变现。
原本零碎时间贡献给了朋友圈,如今公共号文章的阅读又占去一部分。大量输入看似每日都在学习中。然而真正读完本书,写篇文章对微信分享课的反馈少之又少。自己的时间都用来追逐碎片化的知识去了。
没有方向,没有选择,容易陷入“穷忙”。最好的应对之策正如阳志平所说
源头大于碎片。信息汪洋,你需要站在时间源头,看潺潺溪流,肆意大海。
进步是需要在反思中得到完善。做一件事的结果容易察觉,人更是有比较的心理倾向。对结果上进步的过分在意,只是因为容易“看得见”。就如成绩排名一样。学校老师常爱训的一句话是:同样是我教的课,凭什么他能考90分,你考个不及格?这样只针对结果的,过分简化问题就是种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而容易“看不见”的「方向」与「效率」更加重要。不好好打磨「进步」这个概念的话,恐怕“每日进步一点点”就会陷入误区哦!
要点一. 千万不要把进步想得太简单
一劳永逸:高考结束了再也不用这么累了
碌碌无为:随时都感到有工作累,有压力。
自我满足:我居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一开始写东西,就急躁操心如何变现。
进取心智才是核心,成长,跳出舒适区, 舍掉一部分安全感都是体现。没有效率的进步,没有进取心智的觉醒。
要点二. 我为什么容易放弃了进步?
道理是对的,我只是不够笃信。我甚至还没有发现自己不够笃信!
逻辑错误,害人不浅。读了本thinking,fast and slow;beyond feeeling。以为自己很重视了。生活中仍旧为了看颜值忍着输入逻辑硬伤的国产间谍,偶像剧。
不错过这机会,真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一开始要学习,才明白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英语,编程,写作,自己的专业,健身,早睡早起习惯,跑步,时间记录等等。焦虑感太强,放弃了进步。
而要有进步就得笃信到践行,迈出第一步。倒逼反省自己的注意力是投在表现型还是进取型的事情当中呢?简言之,进步就是成长过程。践行是成长之前的起点。
要点三. 不要笼统地分享自己的进步
更需更要分享的是:原来状况如何。如何形成进步的方向,改进进步的效率,实现进步的结果。还有,这件事情的进步花费成本,以及未来预算多久的时间投入以及大的方向,达到什么效果。会在效率上做出何种努力继续改进。
笼统地分享自己的情绪。“我终于跳出了舒适区, 好激动云云,发个朋友圈,写进文章里。”就是一锅浓浓的鸡汤,勺子捞一捞,没多少干货。
之所以会这样种种表现是对进步的概念掌握不清。所以才会忽视方向与效率的重要性。
进步是一个时段的概念,而非一个时点概念。
在学习了一批牛人的经验分享,见证了他们飞跃地成长。见识到很厉害的人:从践行里慢慢笃信,在优化中大量践行。很多人在课后并没有太明白,但立马订下日写3000字的目标。也有人保持日更简书的文章。虽然刚开始写得粗糙点,后来就慢慢流畅起来。
对进步的定义的思考,使我清楚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要通过方向,效率,以及结果,三个方面去反思每日的进步更是践行的关键!
目前自己的每日反思还在练习中,有了进步再来汇报吧!
如果打磨概念,对你也有启发的,不妨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