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 灿若夏花 363 第四天
前几天看电视,看到小沈阳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演唱的《尽早》。歌曲表达的是陪伴父母需要尽早,不要等到父母不在的时候,再追悔莫及。
听到歌曲,不禁想起几件和陪伴老人有关的事情。
2019年2月27,上海中华遗嘱库,74岁的老人周大伯来立遗嘱,家人并不知道他来这里。周大伯说自己没有子女,有一个与他同住了20多年的外甥,而且条件很苦,决定把自己的房子留给他。
2018年11月25,一位上海父亲临终前,在医院里立下一份遗嘱: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元,全部留给陈女士。而这位陈女士,是3个月前,女儿请来照顾他的保姆。
2018年8月的一天,哈尔滨市的一位7旬老人初大妈,不顾亲生儿女的阻止,力排亲友的众议,将自己名下唯一的房子赠与他人。这个人是她的前儿媳。
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这些老人都把自己的遗产给了照顾和陪伴他们的人。
周大伯,虽然自己没有子女,可他有兄弟姐妹,他们应该都有孩子,却是这个外甥最孝顺。就算是当初住进来是因为自己没有房子,这20多年的陪伴也应该是尽心尽力的对待周大伯,让他感受到了亲情。周大伯有这样的决定,应该不仅仅是像他口中说的这个外甥最苦。
那位吴爸爸,大概也是因为在最后生病住院的时候,期盼着女儿能守在自己身边,却迎来了陌生的保姆。而这位保姆,应该在这3个月,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吴爸爸,所以让吴爸爸在临终之际感叹:50年不如3个月,感谢女儿帮自己找的好保姆。
哈尔滨的初大妈,2016年曾经因为心脏病住院,需要实施心脏搭桥手术。这时,她的儿女都躲到了一边。术前,在手术书上签字的是前儿媳。术后,守在老人身边,换药打针,端水端饭的是前儿媳。儿子和女儿每次到医院,看看就走,更没有陪过夜。因为在自己最需要儿女照顾的时候,亲生儿女还不如前儿媳,才让初大妈下定决心要把房子给她。
老人,尤其是单身老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陪伴。做儿女的能经常陪他们吃顿饭,聊聊天,就能让他们很开心了。
我一位邻居,80多岁的老太太,如果家里有人来串门,她是一定要陪着的,就算是一句话不说,也要坐在旁边,就为了那个热闹劲儿。她的儿子儿媳虽然和她住在一起,却嫌她啰嗦,不愿意和她聊天。老人经常孤独的坐在大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和她打招呼,是她唯一的快乐源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还在,多陪陪他们吧,不要让他们热切盼望的心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