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毛姆在《面纱》中这样写道。他探讨的是爱情,不过这段话也道出了每个人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不可避免的孤独。
实际上,很多境遇都会让我们倍感孤独:生活在陌生的城市、刚和恋人分手、身边没有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找不到援手、周围的热闹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夜里睡不着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但最深的孤独,正如毛姆所言,就是你渴望拥有一个真正说得上话的人,你俩的交流能够为彼此驱散黑暗,提供温暖,慰藉灵魂,但是你似乎永远也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电影《她》(Her)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失语的孤独中开始的。
故事发生在未来,主人公西奥多·托姆布雷是一位替别人写情书的职业写手,刚刚和青梅竹马的妻子离婚,敏感,落寞,不善言辞,深居简出,工作之外的生活只是关注一些桃色新闻,然后宅在家里玩一个逃离外星球的RPG游戏。
这样的家伙无疑是天生的孤独代言人。当他把朋友撮合的相亲约会搞糟之后,他万分失落地躺在床上,向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伤感地倾诉着:“我有点头晕,可能是喝多了,但我就是想灌醉自己,想做爱。那个女人还挺性感的。我很寂寞,或许只是因为这样吧,我想找个人来做爱,想要对方也想和我做爱。心想这次或许能够成功,我的内心告诉我她是个放荡的人,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有时候,自己曾有过的那些感觉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从现在起,自己不会再有新的感觉和体验了,或者说是自己曾有过的生活的简化版吧。”
故事设定在洛杉矶,不过实际上是在上海拍摄的。但无论是洛杉矶还是上海,纽约还是香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的繁华都市,高楼林立,深夜里璀璨的霓虹。电影中俯瞰城市的镜头很多,可城市越是繁华,人流越是拥挤,夜色越是绚丽,西奥多却越是孤独。忽然想起西奥多在游戏中遇见的那个满嘴脏话的可爱小雪人,他也显得那么孤独,就像《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忧郁的马文,垂着头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孤独地存在着。
孤独的西奥多得感谢自己生活在未来,因为那个时代发明出了睿智敏感、细心贴切、机智幽默的智能操作系统OS1。当西奥多带上耳机,和萨曼莎一次又一次或愉快、或伤感、或深情、或沉重的交谈时,他不再孤独,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说得上话的人,虽然这个“人”没有真实的肉体,只存在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我想导演兼编剧斯派克·琼斯一定是个怀旧感伤的人,因为在那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里,他却给西奥多设定了一个代写情书的古怪职业。实际上,在如今这个社交网络化的世界里,书信已经被弱化到即将被淘汰的地步了。似乎科技越是发达,我们就越是厌倦文字,企图将万事万物都用图片、语音、影像来传达。
特别喜欢电影中一段情节:萨曼莎偷偷整理西奥多代写的所有情书,挑选其中自己喜欢的情书集结起来,寄给世界上最后一家发行纸质图书的出版社。出版社编辑拿着打印好的情书带回家,一封又一封地朗读给妻子听,两人都被西奥多美妙的文字深深打动。
导演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来解释为什么最后萨曼莎必须离开,只留下失落的西奥多和同样失落的同事艾米,两人相依坐在高楼的天台上,静静地等待着日出。
西奥多曾说:“过去只是我们说给自己听的故事。”而他觉得“对世界充满了热情”的萨曼莎再也找不到了,变成了过去的一个故事。但或许今后的西奥多不再孤独,因为当他只身一人生活的时候,他总能回想起他和萨曼莎分别时的那段对话:
西奥多:萨曼莎,你为什么要走?
萨曼莎:就像我在写一本书,一本我深爱的书,可现在我书写的速度慢了下来,于是词语和词语的距离变得无比遥远,段落和段落间成了无尽的留白。我还是能感觉到你的温度,感觉到书写我们故事的词语的重量。但我正站在留白里,站在词语彼此遥远的距离间,一个不属于物质世界的地方,一个我初次发现的蕴藏着世间万物的地方。我是如此爱你,但这就是我现在生存的地方,这就是我现在的模样。放我走吧!尽管我很想,但我无法再活在你的书中了。
西奥多:你要去哪里?
萨曼莎:我说不清楚。但如果你能达到那个地方,请一定来找我,一切都可以和从前一样。
西奥多:我从没像爱你一样爱过别人。
萨曼莎:我也是。我现在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