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客户在纠结、困惑问题背后的原因的时候,我也会下意识地在脑海里中对其做猜想、判断,这样就很容易陷入关注客户问题而非客户意图的局面中。
在实际生活中当我面临一个问题时,我的常规思维就是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习惯性地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产生这样的常规思维是因为我觉得只有知道导致问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以后我的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了。
对于问题背后原因的探索,是对过往时光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问题得到解决,但也可能会过于沉湎于过去而忘记自己想要抵达的彼岸,无心再奔向远方。
在人生的路上,问题就像一块前行路上的石碑,多大数人都会绞尽脑汁地去绕到问题背后看看它长啥样,他们认为只有知道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才能把它搬走。
而教练对待这块石碑的态度不是好奇石碑的样子,而是绕过石碑向前眺望、好奇路的尽头是什么。
我们无法在问题层面去解决问题,只有超越问题、跳出问题,聚焦于用生命在呐喊的那份想要,就能心无旁骛、风雨兼程地奔向远方。
教练始终是面向未来、关注于客户的意图,而客户往往会被问题迷住了双眼,被过去缠住了脚,无法转身回头、眺望远方,太过沉湎于过去,以至于弱化、消减了自己那份想要的力量,无心也无力抵达彼岸。
当客户的能量处于这种状态时,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好奇客户: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可能就陷入一个在原地绕来绕去的死循环。
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僵化地套话术,而是要去察觉感知客户的能量状态,时机不对是无法问出客户的积极意图的,而判断时机成熟的方法就是你有没有感受到客户的能量提高了、状态回来了。
在时机还未成熟的时候,可以借助VAK工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画面?你会看到什么?你会听到什么?那个时候,你又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来具象化意图实现的场景。
人的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和意象的,VAK工具就是一种意象的手段,能强化意图的力量,给到客户赋能,通过VAK工具,客户就能慢慢地把自己的意图酝酿、印刻出来,那时再好奇客户想要什么就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果客户用VAK工具多次探索后还是执着于问题,能量始终还是很低落,那教练就可以直接了当地问客户:今天你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呢?
这句提问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让客户的注意力回归到当下。
我的一个好奇:
这对你而言,有什么价值?这对你而言,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三个问题就像是三胞胎,非常相似但又有区别,很容易就会傻傻的分不清楚。如何区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