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经过昨天一天坐船游览西陵峡,决定再次改变路线一直沿长江西行,下一站的目的地是重庆,本来比较好走的的路线是向西南走318(后来听力哥和新哥说这条路也不好走,所也我们总结出来,湖北的山是最难走的山),可人在江湖哪有什么最优选择,最优的选择就是不做选择。
一个人的旅行就是如此随性,你不用去关心别人所关心的,不用忧虑别人所忧虑的,你只要按照自己心的方向走就好了,当然也要承受那种寂寞与孤独。
2018-6-1,从宜昌出发。
手机导航显示,S334隧道封闭,所以只能绕路,隧道不能走只能翻山,从宜昌到秭归这段路大概只能走长江北岸,从地图上看南岸几乎全是山,找不到一块平地。
从宜昌到秭归,这段属于“西陵峡”,在我看来也是“三峡”中最“峡”的一峡。这里的山完全可以用“壁立千仞”,“耸峙入云”来形容。
翻过了一座山之后就是沿江的公路,骑车能走的是国道,国道旁边就是为三峡大坝专门建设的三峡高速(也叫三峡专用路),三峡大坝除了大坝本身,其他主要的设施和建筑主要在长江北岸,要想从北岸到南岸除了走三峡大坝(通行的可能性为0),还有一条西陵长江大桥(也不确定是不是能通行),所以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往前走,结果到了桥的跟前,就被兵哥哥拦下了,不过似乎当地人是能通行的,秭归县城就在江的对岸,却不能从这里过去,无奈只好往回走,前面有一个汽渡码头,只好坐船到江的对岸,这一个折返又多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
过了长江,进城的道路并不顺畅,因为临江的地方都被三峡工程包围起来了,只能兜兜转转往县城走,好不容易才找到县城,再找一个临江的旅馆,那时候已经天快黑了。
我个人认为“秭归”这个名字是中国所有县城名字中最富有诗意的一个。人们常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在以前也很贫穷,却出了中国历史上很著名,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另外一个是“沉鱼落雁”的王昭君,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虽然曾经贫穷却可以说是奇山异水,钟灵毓秀了。
大概两千五百年前,天性浪漫,难与世俗的屈原被放逐,然后“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这就是这座三峡小城名字的由来,然而在今天这座小城又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天问”与“改天换地”,诗与水利工程、浪漫与宏伟,看似不相关,却都因为这一座小城联系在了一起,从此,诗人有了脊梁,钢筋水泥也有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