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拆书帮的公众号发出一篇文章——《写拆书稿月入几万?拜托你清醒一点!》
涉及到变现,大家都兴趣爆棚,这篇阅读量瞬间直逼一万。原来是由于近期有一些写作训练营利用短视频及公众号平台推销自己的付费课程,对外承诺写“拆书稿”可月入过万!
看到这个现象我只想说,和股票基金类似,如果到了大部分人“入场都可以赚钱”的时候,那结果只会是市场到了“收割韭菜”的阶段了。
对此, “拆书帮”也发出声明,“拆书帮从未承诺过拆书稿可以变现,也从未举办过拆书变现训练营。”并进而说明“拆书”重在帮助大家将书中知识应用起来,学以致用,以此带来改变和价值。“拆书帮”则属于非营利性社群,旨在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此稿一发,不禁有人会问,“学习拆书能够带来多大利益和好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读完这本书就会有很清晰的答案——《学习变现》。这本书是由“后浪”出版,作者清水久三子是IBM前首席咨询顾问,长年从事咨询顾问的人才培育与强化工作,被誉为“培育专家的专家”。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如何通过3大工具、4个学习步骤来迅速掌握新领域的概况,让你的学习发生质的突变,成功进阶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做到通过学习赚钱。
而在这本书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通过阅读来快速输入,将书中内容内化并输出来实现变现。
01 制作信息地图,梳理书单
成人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概念理解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持续大量的输入,并且一定要快速,因为人的干劲一般无法持续很久,最好在仍有干劲的时候一口气决定胜负。同时,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如果缓慢学习,等学完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有一些信息地图非常接近书单的形式。这并没有问题。简单地罗列必须阅读的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类别就是信息地图。在概念的理解阶段的输入几乎都靠读书来实现。”
在这个阶段的大量输入,就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构筑知识地基,所以首先必须将有什么、应该知道什么填入信息地图中,把握学习领域的全貌。这样可以在最初就把握整体,有计划地输入,否则会被巨大的信息量压倒,立刻遭受挫折。
02 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输出
制作完信息地图后,要以此为基础开始输入知识,以此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精读严格挑选的书籍,而是不介意主题存在的些许重复,大致读懂几十本书的广泛阅读。如果想要通过阅读掌握基础的能力,作者提出“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20~30本书是成人学习时需要的标准阅读量。”阅读过这些数量的书籍后,自己就可以鉴别出优秀的信息和无用的信息,并从多个角度获取资讯,避免在输入上产生偏颇。
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有效输出:
•关键信息帖便签:在阅读时重点部分、自己深有感触的部分帖上便签,写出关键词;
•总结过往经验:将他人口中听到的观点、讲座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实践后的经验等,与书中原文相结合进行整理;
•写书评:每读完一本书写一段简短书评作为自己的读书数据库,每半年或几个月写一篇诸如“我最推荐的3本书”的文章总结。
按此步骤积累到一定程度步入正轨后,增加输出的文章量也不会感到痛苦。
03 将知识体系化、本质化,实现变现
能变现与不能变现的人,区别在哪里?拿厨师来举个例子。第一阶的厨师读别人写下的菜谱并且做出这道菜,可是如果顾客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他就不具备特殊的价值;第二阶的厨师可以在无论顾客提出何种要求都迅速端出成品,并能研究出自己的特色菜品;第三阶的厨师则可以将自己的烹饪方法传授给他人,这样就可以成为主厨兼老板,或者首屈一指的大师而获得巨额财富。对于成人的学习是同样的道理。
“不满足于大致了解一些借鉴的知识,而是掌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应对自如的应用能力和原创性,并将技能提升至能传授他人的水平,这样就能以专家的身份挣钱了。”
将知识“体系化”,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将迄今为止的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个体系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而制作思维导图的原材料则是过往阅读过程中的便签、经验总结及书评。
调动自己获得的所有知识和经验,最终得出“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这个”这样的话,就是将知识“本质化”的过程。
最直截了当的表现形式是:
A1+A2+A3=B
A1XA2=B
比如“演示=听众(谁)X内容(什么事)X传达(如何)”,如此凝练的一句话最好,但这一定是集几十本书的内容、自己的实践经验积累至今的结果才推导出的本质。
利用阅读,将碎片化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互连结,完美整合,并整理成体系,越来越觉得接近本质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出阅读带给自己的无限快感。而这种快感与其说掌握了技能与知识、能够赚钱的成就感,倒不如说是获得了新发现与新理解的满足感。
请大家每日阅读精进,在不断学习中获得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