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简单分析一下薛宝钗这个形象。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女性形象,可以说是相对而出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形象是相对应的来进行刻画。在小说中,一方面薛宝钗的外貌温婉美丽,她的内在又是博学多才。薛宝钗一方面长得温婉美丽,关于宝钗的外貌,小说里面有一段描写第28回,在贾宝玉的眼里,他看薛宝钗长得什么样呢,他说再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看呆了,这是贾宝玉眼里的薛宝钗。这是拿她和林黛玉相比较的来进行描写。
说到薛宝钗的博学多才,一方面宝钗知识非常广博,她看过很多的书,另外一方面她写的诗也写得非常好。第22回写过生日听戏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宝钗对宝玉说:“你白听了这几年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将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辞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可曾知道?”
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赞叹不已。又称赞宝钗无书不知。非常生僻的冷僻的一些,我们现在说的冷知识,宝钗也是无所不知。
宝钗的另外一方面的特点,和林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形成对照的就是薛宝钗的温柔敦厚,随分入时。薛宝钗在贾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她,她平时说话得体,待人和气,从来不摆架子。所以贾府上上下下,即使那些丫头、姨娘、仆人们对宝钗都很有好感,甚至很多人都是拿她和黛玉进行比较,都觉得宝姑娘好相处。
薛宝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她处事的理智和理性,这种理智和理性甚至到了冷漠的地步。小说里面说宝钗是个冷美人,她吃的药丸叫冷香丸,都突出她一个冷字。在描写宝钗的诗句里面,有一句叫任是无情也动人。动人是她的外貌,无情则是她的内心。这里说的无情并不是说她毫无感情,就是因为她高度的理智和理性,因此在涉及感情问题的时候,她就显得特别的冷静,所以冷美人这个冷,我想主要是指她的冷静。
小说里面有几个情节,一个情节是王夫人的一个丫头,因为宝玉和她调情,被王夫人训斥而羞愧的跳井自杀。听说金钗跳井自杀的消息之后,宝钗是什么反应呢?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了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来是前儿,他把我的一样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道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在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者在井跟前憨顽,湿了脚掉下去。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宝钗的反应显得那样的冷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是让人对宝钗有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但宝钗这样的反应,是和她的温柔敦厚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相符的。她这里主要是从劝慰王夫人的角度来说这番话的,不能因此来断定宝钗的绝情和无情。
宝钗面对宝玉的时候,在理智和情感发生矛盾的情况之下,最终理智战胜情感的这样一种选择。宝钗对于宝玉是有好感的,因为在贾府里面,宝玉这样真心对待女孩子的男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她知道宝玉讨厌仕途经济,他们两个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是不同的。更重要的一点,她也知道宝玉爱着黛玉,但是面对家长们的安排,她考虑到家族的利益,最终她是接受了和宝玉这样的一种婚姻安排。从这一点上来说,她的内心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她最终的结局也是不幸的,所以金玉良缘这段婚姻,同样也是一个悲剧。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否定了传统的婚姻观念,符合小说的主题。
刚才我们说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形象,按照以前评点者的说法,是双峰对峙,双水并流,是相对应的来刻画。但关于黛玉和宝钗,谁讨人喜欢谁是正面形象,引起后来读者截然不同的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就是认为钗黛合一。就是在作者的心目当中,宝钗和黛玉都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两个人合为一体,优点互补的话,那就是完美的女性,但事实上生活总是有缺憾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