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小说的诱因是一只兔子的死。
去年春天,我女儿幼儿园养的两只小白兔中的一只死了。兔子养在幼儿园花园的兔屋中,其实是很大的木质笼子,里面还有许多吃食和兔子的玩具。它还可以在下午时分,出笼子来到花园的草地上自由活动一会儿。总之我觉得那只兔子生前活得应该挺不错,除了每天被那些小朋友叨扰。小朋友的老师给兔子起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
兔子死的那天下午,我去接女儿回家,老师对我说:“一只兔子死了,许多懂事的小朋友今天都哭了,也许你的女儿也想要讨论死亡。她已经三岁了,如果你认为合适,可以不用刻意回避,按照你们中国的文化习俗,坦然对待这个话题就行了。”
幼儿园班级中,一半是本地的德国小朋友,另一半则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国家,而来自中国的就只有我的女儿。
老师的提醒,让我一时很茫然,女儿才刚三岁而已,死亡显然对她来说是个无法理解的事情。果然,我问起幼儿园的兔子,女儿用德语回答:“一只兔子坏了。“
是的,对她来说,一只活生生的小白兔死了,也许和一样有趣的玩具坏了是可以等同的。
回家的路上,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除了纯粹的素食者,大多数人类也是肉食动物,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必须要狩猎许多动物,夺取必要的生命。今天我们人类通过自身的进化,已经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渐渐地,我们异军突起,变成了其他动物们的瘟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能摆布其他动物的生命。
如果有一天,女儿对这些动物的死亡有了认知,并且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应该如何向她解释死亡?除了动物的死亡,还有人的死亡,甚至是身边亲人的离去。我觉得这个问题超越了我目前的能力。
我记得自己对死亡感兴趣应该是在5岁左右。当时我问家里的一位长辈:“人死后,到底会怎么样,灵魂会去哪里?“
长辈的回答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人死就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呀,没有灵魂这种事。“
这个回答让我当时陷入了深层的恐惧中,我不停地在想“什么都没有了“是一种什么状态,那应该怎么办才好?一直到现在,想起人生旅途中最确定的方向,死亡的终点,始终能够令我感到深层的恐惧。并且家人的离去对我而言,充满了悲伤和难以解脱的无奈。
作为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主义教育的无神论者,我带着这种恐惧和茫然,能给予三岁女儿的回答,似乎只有欺骗。因为死亡对我来说,也许从来没有多重含义,它始终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这个回答,对一个幼稚的孩子来说,未免过于残忍。
对许多重要的事情,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不自觉地采取着一种回避的态度,比如死亡、比如性欲。我们不能总是怪罪于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有缺陷,因为我们都是有自主行动能力的人。于是,这件事情促使我想写一部小说。当然不是写给孩子看的,而是首先写给自己看的一部成人小说。
这也是我用昵称“公鸡爸爸“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用每晚孩子们睡觉后的碎片时间写成的。构思,创建世界观和写作的全过程,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过程,这让我在生活的琐事中得以休憩。如果这部小说还有其他的读者,我希望能够引起他们一些感受或共鸣,如果阅读时还有一点点乐趣,那就刚好。
小说中的确会涉及到一些严肃的话题,死亡、毁灭、意识、灵魂,还有权力、两性和爱情。但小说不是以探讨这些话题为目的,这些元素在小说的世界中存在而已。也不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某种答案,因为我的思想过于浅薄。
不过,仅在这个前言里,我还是想做一些铺垫的。毕竟纯粹的娱乐,只能让人的思想更加空虚。
比如每个人都会考虑的生与死的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人生的终极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对生充满喜悦,而对死充满恐惧,或感到愤怒。我也相信追逐永生,是人的本能。这部小说中,永生也会是一个话题。
有关生死,就总会牵扯到灵魂。假设人有物质层面和灵魂层面,我很想知道这两个层面是如何相辅相成的。很早的时候,二元论哲学家就相信人同时经历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灵魂所处的理性世界,另一个则是身体所处的现实世界。
更进一步来说,我们的身体从出生开始,就感知着现实世界的一切,掌握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经常依据自己的主观,来为自己的事情,甚至为别人的事情下定论,而这往往会发生根本性的错误。
而灵魂所处的理性世界,则是另一个层面,按照二元论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也许它与这个宇宙的局部规律或不确定性融合得更为贴切,和我们的主观意识是不同的。二元论认为人身体的感官所感知的现实世界不代表真实,因为感官的世界永远只是灵魂世界的影子。
而且我们的身体受现实世界所困,不得不考虑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即衣食住行。而追逐这些物质,被许多人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我经常想如果人死了,灵魂是不是就得到了解脱,便能够最终实现自我了。但灵魂如果失去了它从存在伊始就依附的肉体,是否也意味着灵魂失去了感知和思考的能力,那么灵魂还剩下什么呢?一种纯粹的、静止状态的、永生的自我意识吗?那么时间这种能量对灵魂来说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其实一直不太认同二元论,也曾经确信灵魂是不存在的。至今为止,我仍然倾向于人的死亡就是个体的终结。当然,这让人不得不觉得遗憾,也会心生畏惧。但是我实在无法相信各种宗教描述的死后的世界,无论天堂或者地狱。我想,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个不受神秘主义束缚的自由人,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但同时,我无法否定意识或心灵的存在。而相信人类心灵或意识的存在,是否接近于认同了灵魂的存在?所以我发现,我本身除了恐惧,还可能是一个矛盾体。
如果一个机械有了心智,能够自主地学习和分析,那么他是否就有了意识,有了灵魂?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相信真正的人工智能最终会存在。而且已经有电脑通过了图灵测试,虽然还不是完全图灵测试。不过,我相信,即使是人工编程后的人工智能,在达到一定的量变后,也会产生一种质变。
反过来说,人类的诸如阿茨海默症等神经功能障碍疾病,让人甚至丧失了长期记忆、认知,最终失去了与社会、亲人的一切关系。对旁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可怕和可恨的病痛,因为患者似乎被剥夺了自主意识。
完整的意识,才能成就一个正常的人。
事实上,今天的科学家、医学家仍无法否定二元论,这个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等人,依据内省法的验证得到的结论,提出关于人的灵魂和身体的二元理念,这在当代的认知科学,甚至临床医学中,仍然具有依据和意义。
当代的认知科学中,也包含了精神哲学的范畴,去理解人的认知、心智或意识与世界互动的过程。在今天,大多数人都认同了科学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我想,对有些人来说,研究意识与世界的互动,可能就是去理解灵魂的过程。
不过对于我,灵魂,可能至少还是需要依附于物质的。
未来也许,我对灵魂世界的看法,会不断地改变也未可知。
意识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它仅建立在数学、逻辑和那些我们目前尚未理解透彻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而不是魔力或其他不属于我们世界的性质。”
----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Koch)、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著名神经学家)
申明:小说中的人名、地名、国名和各种组织的名字是虚构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者对阅读此小说产生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
版权:作者“齐三生”(谢奇)享有小说的著作权。任何商业性质的转载、出版、销售和各种形式的改编,必须与作者进行协商。作者欢迎任何形式的合作。如果你喜欢这篇故事,请尽量打赏作者“公鸡爸爸“,这样作者会有更多的动力创作其他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