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都有这种经历:
夜深了,基本从来不在朋友圈发表言论的好友,分享了一首歌。
某歌手凌晨发专辑,立马有人转发,再配上一句:xx不愧是xx!
一首歌被自己一周之内循环听了一百遍还是没听腻,终于忍不住发到朋友圈,建议大家都来听到腻。
然后惨兮兮,不论是你发,还是别人发,只要是分享音乐,必没多少人点赞。
1.朋友圈 音乐品味的战场
之前问大家,别人分享到朋友圈的音乐,会不会点开听,大多数回答都是”一般不会“。
其实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哪怕是听那些和我玩的好的人的歌单,也觉得音乐口味和我差太多。
尝试过点开列表好友们分享到朋友圈的音乐,十首里也听不出一首称心的,甚至经常都坚持不到听完就要按暂停。
难怪以前经常听人说,每个人听别人的歌单,都好像把耳机插进了垃圾桶里。
朋友圈好像有条无论如何都统一不了的音乐链:
听流行音乐的听不进去民谣,听粤语的听不进去普通话,听英语的听不进去日语。哪怕是同一首音乐,不同版本也有高下之分。就像已经被我循环了无数遍的bad guy,也有人觉得原版好听,有人觉得碧梨和丁日合唱的这首更好。
朋友圈音乐也有无形中的大忌:烂大街的曲子绝不能发,哪怕它真的不错;抖音神曲绝对不发,尽管它确实是艺术家创作的好曲子;没赶上朋友圈听歌热的曲子不发,有吃残羹剩饭之疑。
在四月份的开头,发一首April。在九月份的结尾,发一首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俨然是种仪式感,一场无形中提高了品味的自我battle。
好事儿。说来说去,分享的不是音乐,是自己的品味。
2.分享歌曲 远超歌曲本身
我自己印象很深的一次分享音乐的经历,是当初复联四上映。我刷了两遍,第一遍哭钢铁侠死,第二遍哭黑寡妇死,一次比一次哭的厉害。
我对漫威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很走心的,觉得他们真是存在,不仅仅是漫画角色而已。当时简直是沉浸在妮妮和Nat的死里,天天骂罗素兄弟,天天为两个英雄惋惜。
就这样,我往朋友圈里分享了一首复联四的原声大碟,是钢铁侠死的时候的BGM。现在想来这歌也太小众了,就算复联四有再多人看,也没人愿意听首象征着英雄倒下的悲惨乐章。
当时那条朋友圈只有一个和我一样热爱漫威的朋友点赞评论。
可见有时候,我们往朋友圈里分享音乐,并不是真的想让谁听。可能只是歌词写到了心坎里,想以分享抒发同感。可能只是像我一样,分享一首意义非凡的歌,为心目中的英雄默个哀。
但一首歌被发出来,有时候还真就是给人看的。
如果有刚分手了的男生发了一首《匆匆那年》,可能是告诉前女友自己仍有留恋。
如果一个暗恋别人很久了的女生发了一首《小半》,就算没有配文,恐怕也是希望对方能听听这首歌,知道自己的心意。
相对于那些怕被人称为”矫情“的文字,音乐显然承载了更多。
没人点赞又怎么样,发个歌,又不是想让大家都认同。
3.相对于歌 他们更愿意看脸
你在朋友圈分享音乐,根本没几个人点开。发一组精修自拍,却收到了很多赞。
其实大家一直都关心你的外在、容貌,但很少有人关心你的喜好、心情。
廖一梅说: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人的情绪是可以是封闭的,但音乐是能将它们娓娓道来。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听听一个人的网易云歌单,多多少少就能体会到ta是个什么样的人,最近在经历什么样的事。
-电影《Begin Again》
如果一个人能主动和你分享ta的歌单,说明ta已经对你卸下防备,愿意向你透露自己的心声。
有人能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下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人通过蓝牙耳机里的一首歌找到另一半。
分享出去的音乐,爵士也好民谣也罢,流行至《认真的雪》冷门至巴赫大调,只要你喜欢听,不管有没有人点开,都是好的音乐。
也希望你终有一天能遇到那个愿意把耳机分给ta一只的人,告诉对方你的故事。
“你听听这首歌,或许世上只有你和我能够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