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1.
咖啡的出生地是非洲。咖啡果的诞生和人类的孕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好比“怀胎九月”,咖啡果也须历经9个月左右的生长历程。而人类与咖啡果的初相遇,大致有以下几种传说。
第一种:Long long ago,埃塞俄比亚牧民Kaldi意外察觉,骆驼们食用某种红色浆果以后,纷纷躁起来了。好奇的他,也摘食几颗浆果,然后,他也变得亢奋。此后,他常常采集这些浆果,晒干后泡水喝。
第二种:埃塞俄比亚卡法山区发生森林火灾。火灾过后,人们发现焦木下有些栗色果实,散发着香。人们捡拾这些果实,并研作粉末,泡成饮料。这种饮料喝下去后,提神醒脑。史上首杯咖啡就这样诞生了。
第三种:传说中的所罗门王,路过某个小镇。所罗门发现,镇上居民均被疫病缠身。这时,大天使加百列突然降临人间,点拨所罗门“去病弃疾之法”——煮咖啡。于是,所罗门在街衢开起了咖啡屋,并把这种暖心饮料赠予过往的路人。人们喝下咖啡以后,当真祛除了病魔。
不过,人类最初其实很少“喝”咖啡,更多是“吃”咖啡。生活于埃塞俄比亚卡法地区的游牧民族奥罗莫人,会把绿色咖啡豆裹上面粉和油,然后炸成金黄色的、乒乓球状的酥脆面点。临敌或祷告前,奥罗莫人会咀嚼这种面点,以集中注意力。
2.
老天爷慷慨地赐予非洲人民咖啡,非洲人民也乐于分享大自然的馈赠。他们勤勉地当起搬运工,咖啡遂冲出非洲,来到阿拉伯地区,那里的人们很快爱上了这种醇香饮品。
接着,咖啡以也门、土耳其为中心,辐射全球。
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们,可不是傻白甜。为了垄断市场,也门人在出口生咖啡豆前,会先把它们在滚水中蒸煮,使其失去活性。所以,其他地区的人们没法自己种,若想喝咖啡,只能靠进口。
物以稀为贵,在石油未普及使用的时代,咖啡是独一无二的“黑金”。区区几把豆子,便能卖出天价,阿拉伯商人因此赚得腰包鼓鼓囊囊。
直到那场战争爆发,才打破了垄断局面。
3.
1683年,奥斯曼帝国挥师征伐奥匈帝国,奥匈京师维也纳告急。
库齐基临危受命,潜入敌营做间谍,刺探到奥斯曼军队的作战方针,帮祖国打赢了战争。
奥斯曼军队溃退时,落下大量辎重及数百袋生咖啡豆。
起初,它们被当作牲口的饲料。好在库齐基慧眼识货。立下大功的他,香车美女等一概不要,唯独要了这些生咖啡豆。
他拿一小部分生豆去栽培,剩余的足够支撑咖啡馆运转好几年。
于是,维也纳一家叫“Zur Blauen Flasche”(蓝樽)的咖啡馆隆重开张啦!然而,维也纳人似乎对这种苦苦的饮料没兴趣。无论库齐基如何卖力招揽顾客,蓝樽咖啡馆仍“门前冷落鞍马稀”,濒临倒闭。
库齐基不愧是个人才,既当得了间谍,也做得成生意。
他灵光乍现,将纯粹提供饮料的咖啡馆,转型为供人们休闲、聊天的一方天地。比如,他会邀请乐队来咖啡馆演奏;再比如,咖啡馆里免费赠阅报纸;还比如,侍者会为咖啡加奶和蜂蜜,抑或端上可颂等点心……
总之,库齐基卖的不仅是咖啡,还包括服务!
4.
到此,咖啡终于在欧洲有了立足点维也纳,继而扩散开去。德国、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乃至大洋彼岸的美洲,相继沦陷。咖啡“征服”全世界的步伐,根本停不下来。
咖啡全球化的过程中虽有些许波折,但都是小打小闹,无法逆转浩浩汤汤的潮流。
据说,某位大官微服私访咖啡馆,发现里面的人多在指点江山、议论时政。这让他深感不安。不久后,这位大官又逛了几家酒馆,发现里面尽是醺醺然的醉汉。于是,他主张多开酒馆,少开咖啡馆。不过,政令没施行多久就被废止了,因为人民群众喜喝乐饮啊。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5.
反调君就特别喜欢喝咖啡。味觉的享受抑或是咖啡因的醒神,仅是喜爱理由之一。反调君钟情咖啡,更因为它自带某种情怀。
反调君爱写作,而咖啡曾经赋予许多文豪创作灵感。但又岂止是作家?咖啡几乎跟所有门类的艺术沾边儿。
勤奋的大师们,“不在喝咖啡,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据说,巴尔扎克和伏尔泰日饮咖啡五六十杯。
梵高有《夜间咖啡馆》和《星空下的咖啡座》传世。
大诗人拜伦、剧作家歌德、文坛泰斗狄更斯、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印象派画家莫奈、喜剧演员卓别林、波普艺术先驱安迪·沃霍尔、钢琴家鲁宾斯坦等,均为威尼斯花神咖啡馆的常客。
与之同名的巴黎花神咖啡馆,则拥有立体主义画派掌门毕加索、哲学家萨特&波伏娃等座上宾。隔路对望的双叟咖啡馆,则有一张闻名遐迩的“海明威之椅”。海明威曾在那儿伏案写作,创作出了《太阳照常升起》。
曾一度被生活毒打的J.K.罗琳,亦是在伦敦咖啡馆写出成名作《哈利·波特》,从此摆脱困窘。
每当华灯初上,反调君恨不难穿越回过去,“在午夜巴黎的街角,与这些大师邂逅一杯美好”。
最后,套用那句经典台词作结——咱喝的不是咖啡,是情怀!
主要参考资料:[法]格洛丽亚·蒙特内格罗 [危]克里斯蒂娜·希鲁兹 著 谢巧娟 译 《咖啡简史:一本美妙的咖啡终极指南》
鸣谢:标题参考「全家湃客咖啡」广告词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