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家有小宝的话这是最熟悉的一句话,尤其在terrible 2, 看到什么都是“我的”,尤其是别人想拿想看想关注下的时候。故事中3只呆萌的小青蛙,也是如此,一个占据水里,一个霸占陆地,另一个指向天空,海陆空全齐了。但他们并非各自为政,一起去水里和米尔顿争夺,一起在小岛上和鲁伯特大吵,一起让莉迪亚急得跳脚,他们相互既是合作的小伙伴也是竞争的对手。在故事中,孩子能看到他们日常可爱的影子,找到共鸣。2岁多自主意识萌发并逐渐占据主导,物权意识也随之愈演愈烈,“这是我的”也就成了他们的口头语,同时也在感受自身的力量,感受边界,有“我”才会有“你”“你的”,才能谈规则,才能谈尊重,才有分享的可能。这是成长过程一道必选题,敏感期是无法跨越的,错过的早晚都要补回来。
很有趣,故事中没有青蛙的爸爸妈妈,当然也没有了唠哩唠叨和各种密密麻麻的章法,他们就这么热热闹闹吵吵闹闹地过着日子,自然地过渡着他们的物权期。或许这就是岸见一郎“不管教的勇气”,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在生活中学习。当然不管教并不是完全不管,这不,蟾蜍大叔出现了,他告诉青蛙他的感受,住在岛的另一头总能天天听到你们一天到晚的争吵,让人不得安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孩子们长大了,保护好“我的”后,需要有人引导着理解分享和规则,蟾蜍就是那个适时出现的大家长或老师,指明后他一蹦一跳地离开了,没有死死地盯着,没有反复地嘱托,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生活中体会理解。有些是大家的,可以共享。
养育孩子真的可以这么放手吗?孩子真的可以向阳而生茁壮成长不会歪了吗?或许是因为孩子少的缘故,父母都很擅长作直升机父母,很忐忑做60分父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不可逆的后果。于是乎,孩子就被这么拎着离开地面成长,向着父母设想的某一个优秀的模子…… 这肯定不是孩子想要的!扎实的地面现实生活才是茁壮发育的良好土壤,他们在打闹纷争风雨中感受证明着一条条大写的理论,虽然步子慢了点,但每一步都有踏实的脚印,都有可以回归安全港湾的线路图。
在风雨中共患难但他们感觉好多了,因为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恐惧和希望,因为有大蟾蜍的守护,他们看到了安宁、美丽,也从“大家的”转化为“我们的”。松散状态躬身入局为紧密的团队,大家在一起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