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妈妈们:
大家好!
通过这几天和孩子们相处,到最后一天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们已经在我们不觉察的情况下长大了,而且是我们不知道的程度。我同时意识到,如果不了解他们,马上就会与他们“失联”。
青春期真的来了,他们这代人比我们那代人更早的了解了“性”,懵懂的了解一些关于“性”的词语,而且他们不像我们那时候会觉得羞愧,无意间说出的时候特别坦然,淡定。
他们对我没有防范就是因为我没有说教,制止,都是装作没听见。他(她)们在家在你们面前一定不会说,因为他们知道不合时宜,他们都是在和同龄人谈话中无意溜达出来的。
通过他们我才知道,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得正式面对了,当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个真的谁也不好开口讨论,孩子们也不会说,但他们真的都知道了。什么同性恋,异性恋,他们都知道了。虽然知道没那么可怕,而且他们的坦然,淡定我觉得是比我们进步的体现,但我依然觉得需要正确的引导,这种引导既不是正经八经的说教,也不是以道德来评判。而是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引导,可以涉及各国的性文化,包括不同宗教对性的看法,一点一点的引导,还不适合上大课。就在他们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时候,见缝插针的说。安全性和时期都提前讲明白,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降低早恋的方法就是对他们最大限度的接纳和认可。
接下来我把这几天孩子们的其他表现,做个总结给大家。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但生活能力却很糟糕,意志力匮乏,需要恶补的不是恰恰是生活能力和意志力。我想大家最终目的都希望孩子将来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但是恰恰是生活能力和意志力才是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的基石。大家想想是不是?
而生活能力和意志力大家觉得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获得的么?而生活能力和意志力又恰恰能促进学习能力,因为能力是具备迁移性的。意志力的培养通过运动转化,而且和心理调节相关。关于意志力,大家请参考我给大家之前发的链接,不知道的再问我。
我们再看看孩子在家庭寄宿中心与个人家庭中的对比:
生活方面——
个人家庭:从小被照顾的无微不至,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再让孩子去做,已经逆反了。
家庭寄宿中心: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整理物品,还要轮值拖地,洗衣、做饭,定期讲解归纳术。无逆反,反而做的特别开心.
意义:不断提高孩子的执行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增加责任感。
学习方面——
个人家庭:自主性差,易分心,效率低。
家庭寄宿中心:学习,休息有节奏。有目标,有计划,学习心情愉快。互帮互助,彼此检查,讲解。
意义:在一个学习的环境氛围下,内在潜能都被调动起来。潜移默化的把学习能力贯穿始终。
运动方面——
个人家庭:不易坚持。
家庭寄宿中心:坚持规律运动,集体游戏。
意义:运动和感官经验是脑部终生成长和发育的肥沃土壤;基于这些经验,确实令脑子用难以想象的多变方法,不断改造自己。——《运动促学》
健康方面——
个人家庭:对健康观念认知有些误区。因为被照顾的过于细致,独生子女大多属于“巨婴心理”过渡依赖,敏感,脆弱,孤僻,经不起摔打,扛不起重任,不懂得合作。
家庭寄宿中心:渗透中西医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子午流注,了解家庭常见病症,受益一生。
集体环境下,通过一起做家务,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懂合作,分担,分享,照顾及界限。
意义:健康是身心和心身同步的,我们作为人,是需要联系、爱、笑、玩耍和分享音乐的,健康的前提是对身体正确的认知,健康的获得是充分的联系、爱、笑、玩耍。
最后说说每个孩子需要的帮助,引导,带动,训练,调整,是家庭寄宿中心给予孩子帮助的核心,但现阶段冉最需要引导,洋最需要带动,玄最需要训练,霏最需要调整。冉需要引导他找到自己的节奏,为自己而学。洋需要带动她持续的执行。玄需要训练他精准。霏需要调整她回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然她一直在内耗。
以上就是我这几天的全部感受,这封信其实也是写给我自己,是孩子们让我觉察并反思该怎样爱孩子,什么能力才是在他们没离开我们身边之前给予他们的。还有关于沟通倾听的部分,留作下回再分享吧。
源缘
2018/8/18晚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