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自己像是一个刚从从笼中释放的小鸟,字典里只有“自由”。什么都想要去尝试,心里总想着我一定要和过去的自己不一样,不想再沉迷于应试教育,不想再活得那么拘谨,不想再那么安静.......那时候的自己,想进社团,想交很多很多新的朋友,想做一切自己没有做过的事,仿佛大学里的一切都是新的,连空气也不例外,一切在那一刻感觉都是自由的。大一想的东西很多,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考研,因为那时觉得好像离我还很遥远。
新生面试,感觉自己像是打了鸡血般,充满很多活力,面试了很多部门,一路过关斩将。所有的部门都通过了,最终自己选择了系里的外联部和院里的团委组织部。外联部是一个活泼,能玩会玩,工作挑战性大的的一个部门而院团委偏行政类,工作比较繁琐枯燥但是却极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
大一的自己,好像把时间都花在了部门活动,而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做到严格要求。系里举办各类活动的经费,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外联在外面和商家交流,从而拿到赞助费,每一次厚着脸皮去和商家介绍活动项目,对自己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挑战越大,花的时间和经历是成正比的。团委组织部的工作更是繁重,每个星期都有各项任务,与各系负责人信息对接,办党团知识竞赛,团歌合唱活动等等,在这过程中所花的时间成本是外联的两倍,但是在这个工作当中认识了很多不同系别的朋友,那时这对我而言,也许才是一生的财富。如果我还像高中那样只专注于学习,也许我无法体验到这些,所以我不后悔。
大二,因为英语专业性质要求,各种必须要考的证,把我拉回了学习正轨。英语专业四级证,心理C证,普通话证,计算机证,几个最基本的证是拿到了,但明白这是每个人都最基本要考的,所以自己只是在这条轨道上正常“行驶”,而不至于脱轨,虽然那时的自己,学习上的状态真的像是一条脱缰的野马。
大二下学期,那时,“考研”这个词,第一次在我的脑海中萌芽。那时候想要考研,单纯因为我想走得更远,我想完成我高考未完成的梦.......高中读的是市重点中学的文科重点班,九个人的宿舍,一个舍友去了广外,一个在中大,两个在深大,两个在华农,一个在华师,一个在华南理工,而我,只是来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大一一年的疯狂过后,我第一次有了一种危机感。我怕我和她们的差距越来越大,我怕我会失去以前的梦想,我怕我最终会泯然众人矣.......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那时的自己觉得仿佛只有考研这条路可以走,我才可以去弥补自己的遗憾,我才可以证明我可以......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三上学期,考研这个词一直在我脑中的字典里,下课图书馆,晚上图书馆,图书馆成为了一个能让我找回安全感的地方,甚至觉得对我而言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次晚上从图书馆回宿舍的那段路,听着歌,看着灯光下自己的影子,我会不自觉微笑,因为那是梦想的影子,我在想,也许它有一天会变亮。
大二下学期,我听了12级的师兄师姐的第一场考研交流会。那时候,台下的我,看着已经考上研的师兄师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有一天,我也想站在那里。关于很多考研的具体的细节,那时大二的我还是懵懵懂懂,还不知道这过程会有多少笑与泪,那时自己只看到了结果。
大三,我见证了我认识的师兄师姐考研的笑与泪,这时,我不再只是单纯的旁观者。一个12级的朋友,二战深大,图书馆那个勤奋的身影,现在是不会再看见了,最终还是很遗憾没能过初试.......作为朋友,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从能言善辩到不善言辞,我想说的太多,但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最后只剩祝愿Tomorrow Will be another day.因为明白也许那种痛苦与失望,是不能用语言去安慰的.......
大三的寒假,在选学校,因为一个电话,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的表姐,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几年前她通过毕业后在职考,考上了研究生。她学的是农业,一毕业,她先找工作,刚进公司,她只是个小小的检验员,但几年来一直兢兢业业,边学习,边积累经验,一直在不断给自己充电。十年的时间,她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现在已就广东东升农业集团经理一职,周末在大学兼职任教.......她很多时候,是我能量的来源。
寒假,表姐给我做分析,考研的利与弊。当然,这只是对我进行分析,不代表所有人。从家庭情况,年龄,当前就业形式,以及女性职场上升的黄金时期看,她都不建议我毕业后马上考研,而是建议我以后在职考.......
建议是参考意见,选择权在自己手上,选择是一门课,无法逃避。考与不考,就这样成为大三第二学期的思想主旋律。睡前想,醒来后,还是在心里权衡纠结。
上个星期,听了第二场13届师兄师姐的考研分享交流会。有梦想的人很美,但也许考研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果“活到老,学到老”是真的,那我是不是应该放下时间的执念,暂时先放下,以后在职考。
在职考,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毅力,我相信一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