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及桂枝二越婢一汤
《伤寒杂病论》里的方,药性都还蛮强的,所以你要说这个药够不够力,其实很够力,当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时候,我就会更容易面对到另外一层问题,就是你只能表现而无能感知,就是你的辨证不够准确代表你感知不精确,这个汤他会开下去,那个汤他会开下去,把人家打伤或者打死,都不太感觉得出来自己发生、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你要驾驭伤寒杂病论里面这些力量很强大的这些方,你必须要有很强的感知力,去感知出这个病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才不会用错药,所以,如何训练我们辨证功夫会变成在伤寒杂病论这个课里面非常难的一门功夫。
接下来看桂枝去芍药汤,跟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如果是在我们医书里面,说到这个胸满或者是胁下满,其实是允许我们直接把它念做‘闷’就好了。就是好像一个水杯子里面装到水满出来叫做满,那如果这边觉得胀胀的这种可以称之为闷,就是这样的。我们之前就讲过说,我们太阳病,当我们病邪还在表面,我们要做的正确的疗法是把病邪推出去,那如果用了下法就是一个误治,那误治的话会害我们的元气掉下来,那元气掉下来的时候呢,就有可能把病邪也拉进来。
对于现在中国,对于这个代脉的看法是比较负面的,就是,我们一般说这个人心跳不规律,其实,没有说这个人心跳不规律三两天他就一定死吧,没有吧?可是中国人的医书会认为,如果你是一个代脉的话,可能三两个礼拜,你非死不可,因为我们对于代脉有一个,背后的它的存在的本质有一个看法,就是结脉跟促脉,我们都还可以说是一个在跳动的心脏有一些它本身的问题。可是代脉的形成在,有一些中医的解释上面会认为,它不是一个心脏的问题。它会认为说。
这个桂枝汤抓紧的这个芍药拿掉,然后这样子这个桂枝汤就变成一个力量是外开的桂枝汤,所以它就能够把这个陷下来的气,再推回原位,然后它里面也有姜枣,也有甘草,就是照桂枝汤原来的这个结构。桂枝去芍药汤等于是桂枝甘草汤再加姜枣。所以就是桂枝甘草汤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就是让心阳比较强的药。然后再加姜枣来调和营卫,去这个风邪。就用这样的方式呢。
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那在宋本的地方呢,宋本里面就是,直接写说,就是补着上面一条写说,“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所谓的有一种冠心病的患者,有一种心脏病就是它的冠状动脉,这个比较里面有,那个动脉管比较窄,比较沉淀,所以冠状动脉有一点,有些硬化变窄,乃至于这个人,他的这个心脏经过冠状动脉,来供应心脏本身跳动的这个氧,跟营养都不够了,那这个人他就会胸闷、胸绞痛,那冠心病的这种发作呢,当然,任何一种心绞痛都是要用这种方法,那绝不是,那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但是呢,如果你的这个胸口绞痛呢,是天黑了会发作,或者天冷了会发作,或者冬天会发作,那就符合这一条的内容,因为这一条就是风寒之邪压到胸口来了,如果你是,这个心绞痛是天黑发作,天冷发作,或者是累了发作,或者是冬天发作,这样子的这个方子就有用。而且,你说这个方子是治标吗,其实未见得啊,人的血管会淤积,其实都代表你的这个血液的热度跟冲力的不够,所以它的那个血管才会沉淀东西。那你如果你用了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类的方子,你用了之后它会能够把这个,把你的这个血液弄得比较流动得更有力量一点,所以久而久之还是有可能把这个血管再冲干净一点,比较能够恢复正常。
能够提振心阳的方子其实很多,绝不只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只是其中之一,像比如说什么四逆汤、真武汤,这一类补阳的药,基本上都可以强心阳,然后在那一类阳药里面,再放一些能够化瘀的药,比如说什么丹参,什么鸡内金,这一类的药再放一点,那日子久了的话,心阳也恢复啦,然后血管的淤积也就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