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将《孤独通行证》作为2017年最后一本书。这本书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著,其实之前对他并不了解,于是百度了他的简介:
“在哲学家当中,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叔本华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与众不同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家中大多数都是乐观主义者,而叔本华却是个悲观主义者。与康德、黑格尔相比,他不属于“学院派人士”,但又不完全在“学院派传统”之外。”
书的扉页写道:这是一本简单的哲学书。但当翻开它,真正读起来才发现,有许多地方还是难以理解。所以读完,只能选自己理解了的、思想上赞同的观点来写。
全书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孤独是生命的通行证》让你深入认识孤独,坦然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孤独时刻;第二章《人性的,更人性的》讲述了赤裸裸的人性弱点,带你更全面读懂人性;第三章《孤独必然战胜庸俗》教你度过孤独的方法,助你学会与一切美好的事物为伍。
孤独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时刻,很多人都无法承受孤独。于是便在孤独中寻求外界刺激,以此来麻木自己,让自己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没有时间清醒。比如通过酒精的力量麻痹思想,通过追剧让虚幻暂时填充思想,这样仿佛活在了另外的世界,让自己不自觉地被这些东西拽着。但是一旦这种麻醉失效,便无所事事,内心充满恐惧。正如作者所说“陷入一种悲惨的萎靡浑噩中”,在浑噩中中挣扎、逃离,但却无济于事。无法自救,所以转而希望从外部汲取帮助。渴望陪伴正是出于害怕一个人的孤独、凄凉,正是缺乏忍受孤独的能力,所以开始无效、牵强的社交,狂欢也成了一群人的孤单。年轻时,当然不能完全与社会割裂,要学会在社交中把部分孤独带入,即与人相处时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不会因为孤独而寒冷,也不会因为离得太近被灼伤。
人生是一段旅程,童年时代我们看世界是澄澈的、清晰的、真切的、专注的,没有任何的干扰;青年时代我们渴望美好、追求美好,因而忽略了世界万物本身的不美好;到了后半生老年时代,激情、欲望减少,更多的是宁静与平和。在前半生中我们害怕孤独,在后半生中我们泰然自若,开始享受孤独。正所谓“青春是骚动不安的时期,暮年是恬静安详的季节”,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的精神状态与实际年龄相符,既无需过早地少年老成,也不要在年老时仍然愤愤不平,这样才能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健康是快乐的源泉,是幸福的前提。没有健康,一切为0,人们有时候最大的愚蠢是为了功名、财富而放弃健康。健康又分为两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有恙我们往往很容易感受到,而心理不健康却总是迟迟未觉。痛苦、无聊是心理有恙的表现,要治疗这种“疾病”最好的方法便是——精神财富。精神越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便越小。愚人往往在重压下呻吟,而智者则会通过丰富的思想脱离乏味的处境。这种精神财富的获取只能依靠自己,不能寄希望于别人。
孤独,其实是与自己为伴,与自己相处。我们不仅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而且要学会接纳它。在孤独中,丰富自己的内在思想,以此来充盈自己,度过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