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到河口一中接孩子。9:45学校放学铃声已响,孩子们陆陆续续出了校门。在人群中我听到一位男学生妈妈说:宝贝,想妈妈吗,亲一个?我好奇的转过头瞅了一眼,这学生不是在城区住吗?好像好久没见似的,即便好久未见也不能把高出一头的儿子当“幼儿”啊?。其实仔细琢磨下,多数孩子在父母“无微不至”关怀下,不仅自己始终把自己当孩子,父母总认为自己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本应孩子自己做的都有自己代劳,从而导致缺少自理能力,“瘸腿”走路依靠父母这个“拐杖”的随处可见。
一个单元居住的初中男生D,每次上学上下楼时,都是D的爸爸给其背着书包。这还不说,每次放学上楼时,D的爸爸背着书包在前,D拿着手机在后,我靠近一看是在玩游戏。D的爸爸看到我后,嘴里说到:快点走。此时D很不耐烦的说:你走你的,咋呼啥?D的爸爸只是抿嘴一笑,再也不吱声弓着背往楼上走。俗话说:习惯成自然。D从小就受爸爸宠爱,啥事都由爸爸替自己做,D在心里认为爸爸背书包我玩手机是正常的。哎!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在教育局招生办了解到,河口区近几年到外地求学高中生,无论成绩好与孬最终是失败的。经过深入分析归结到一点:自理能力弱。本来成绩还算理想,远离父母到外地学习后,成绩不断下滑,没有考取理想学校比比皆是。我认为:高中时期离开父母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和约束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习能力再强,自理能力弱也很快影响到学习成绩。
现在托儿所的老师与孩子家长“配合”非常默契。本应孩子独立完成的手工作业,都是由就家长代劳完成,老师明明知道不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也从不去纠正!为啥?贴到墙上好看,自己脸上有光。孩子家长为使自己孩子手工能贴到墙上,满足自己做家长虚荣心,那就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这样可就亏了孩子,动手能力全被家长和老师埋没。本来开发孩子智力的,结果开发了家长的脑子。
究其社会因素还是家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