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小慷
前两天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名15岁孩子爸爸打过来的,爸爸当时想咨询的问题是:他的孩子从昨天到今天还没有回家,回来以后要不要把孩子手机没收。我跟爸爸之间展开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我:“孩子今年15岁,今天也不是周末,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应该在学校,您孩子为什么会在网吧呢?”
爸爸:“她已经休学了”
我:“休学多久了?”
爸爸:“休学半年了 ,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休学的,她不上学了”
我:“孩子在正常的年级选择辍学,应该是在学校遇到一些困难了,您有跟她沟通过吗?”
爸爸:“我有跟她沟通过呀,我问她你到底上不上学,孩子说不去,她说不去,我也没办法。”
爸爸:“没有沟通过其它的,我的孩子已经有差不多5年没有跟我讲话,前段时间还跟我说了几句话,聊了一下,但是没说到这些。”
我:“您的孩子半年没有上学,有没有找过专业的老师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其他的帮助?”
爸爸:“没有。”
我:“那为什么现在打电话咨询呢?”
爸爸:“因为以前不上学她还待在家里,现在她老是喜欢跑出去,她跑出去我还是很担心的,怕她出什么事,到时候就麻烦了”。
我:“您现在除了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您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关系不能修复,即使您强硬的收走孩子手机,您的孩子还有可能找下一个手机,您现在需要去了解的是您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听起来您跟孩子的交流太少了。”
爸爸:“老师,那您的意思是我现在不没收她的手机,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您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是有原因的,她现在究竟在想什么,她是否很迷茫,她真正需要父母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这个是您现在需要考虑的。”
爸爸:“老师,考虑这些有什么用呢?你直接告诉我方法,怎么样让她不出去,我每天要上班,根本没时间看着她,我都恨不得把她锁在家里。”
我:......
电话里的这一场对话进行了很长时间,最后的结果是,爸爸先遵循我的建议,等孩子回来后不直接收手机,而是后面想办法再跟孩子沟通……
我为什么要写下这一段对话?因为这位爸爸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让我感受到他就像是一个“隐形”的爸爸。这位爸爸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5年的“真空”状态,爸爸虽然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孩子的了解却是极少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出于家庭的一些原因抗拒跟父亲进行交流,在孩子的眼中,爸爸像是一个“隐形”人,除了用强硬的方式,爸爸无法给予她任何影响。
说真的,当天接完爸爸的电话,心理其实感到有些难受,同时又有些无奈。无奈来自于我极力引导爸爸看到深层次的问题,试图让爸爸从“隐形”的状态醒过来,但是这位爸爸始终纠结于方法层面,想要我告诉他一个可行的方法。一个孩子已经有5年不跟自己的爸爸说话,在15岁选择退学,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感受到一个15岁的女孩子正在偏离人生的轨道,她在用行动呼唤着父母的关注和爱,但是爸爸看不到这一点,爸爸咨询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担心孩子出门做坏事,会很麻烦。为了方便自己,爸爸甚至有把自己的孩子关起来的想法。
著名的家庭治疗创始人萨提亚说:“家庭生活就像一座冰山,大部分人只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十分之一——他们能够看到的和听到的那十分之一。有些人猜想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事物,但是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 电话中的爸爸,也只意识到他的家庭问题的十分之一,我想引导他往深处去看,但是他拒绝,我无奈于此。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家庭=焦虑的妈妈+缺乏的爸爸+失控的孩子,缺失的爸爸并非是指人的缺位,而是精神的缺失,电话中的这位爸爸,就是典型的精神缺失,除此之外,还有交流的缺失,隐形的爸爸,亦是如此。就拿我自己的家庭来说,从小到大,我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不太会交流的人,每天看到他要么就是在做事,要么就是休息的时候看看军事频道,我印象中,他跟我妈妈的交流以及家里亲戚的交流都不算多,在我们那个年代,我的爸爸的形象是很常见的——努力为家里创造收入,跟子女的交流沟通不多。好在我们那个年代,虽然缺乏交流,缺乏引导,但是爸爸勤劳、负责任、有担当的精神已经通过他每天为家庭的操劳变现出来,这些品质对于我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时代在发展,虽然物质条件在提升,但是社会压力也在增大,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爸爸每天在外面工作,早出晚归,有些是单位领导,还要忙于应酬,每天上班孩子可能还没起床,每天回到家孩子可能已经睡觉。有些爸爸工作比较规律的,每天可能六点半左右可以回到家里。在外面工作一天已经很辛苦,很累了,回到家不想讲话,最想要做的事情可能是躺在沙发上休息,顺便玩玩手机,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在家里,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他只能看到一个躺在沙发上懒洋洋的爸爸,他以为爸爸就是这样轻松,他并没有看到白天为了工作打拼的很辛苦很累的那个爸爸,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图景中,如果爸爸选择继续自己的事情,不主动跟孩子沟通和互动,那么孩子对爸爸的了解有可能仅限于他所看到的,那么爸爸作为父亲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勇敢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自然而然就缺位了。
怎么样才算是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
怎样才算是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我相信,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爸爸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也许,你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决定了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孩子,有些爸爸可能觉得:赚足够的钱,给家人买大房子,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尽最大可能提供最好的物质,这就是为孩子负责,为家庭负责。至于管理孩子,引导孩子,那是妈妈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么你极有可能在孩子心目中就是一个隐形的爸爸,因为你的大部分精力都忙于事业和应酬、工作,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并没有觉得跟孩子在精神上产生联结有多重要。
我们不去探讨这个观念的对错,但是,我们可以把问题想得更深入一些,我们为什么要赚钱给孩子提供大的房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呢?无非是希望孩子将来的人生可以轻松、富足、快乐,但是,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无论一个人多么富足,人生总是会遇到问题和挫折,爸爸们与其“替”孩子赚钱,还不如把我们的责任、担当、我们抗挫折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孩子拥有了这些精神,才会拥有核心竞争力,那么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关系。如何才能传递这些信息给孩子呢?如果每天回家就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恐怕很难吧!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再做一个“隐形的爸爸”——经常与孩子交流与沟通,把你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快乐与痛苦跟你的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他在家里没有见过的爸爸,开始真的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你甚至可以有一些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其实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在于用心程度,即使每个周只抽出半个小时时间,跟孩子共同去做一些事情,无论做什么,重要的是,孩子们要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为他们特别设立的。你也可以少一些“父亲”的权威,多一点平和和亲近,学会主动跟孩子分享你的感受,表达你的情绪,即使是不好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真实”...... 总之,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
作为爸爸的你,是否想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