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也许因为时差的关系,后半夜总是睡不好。困意袭来,却还是未能入梦,连着几天,神经有些衰弱。翻来覆去的懊恼中,却总是闪现一个意象——一处稻草围成的温暖的窝。
那是在打谷场上。秋季稻收季节,家家户户都把抢收回来的稻谷堆放在村里公用的打谷场。这里一堆,那里一垛。为防止下雨,稻谷堆顶上盖着油毛毡或塑料薄膜。四个角用绳子、布条之类的缚块砖垂挂下来。各家的布条颜色不一,因而自己的稻垛也绝不会认错。
因为脱粒机只有几台,村里人必须挨着先后次序轮着来。这个次序一般在稻子码放在打谷场上起就约定俗成般地讲好了,一家接一家,时间像连环扣一样,接得没有空档。有时不凑巧,轮到下半夜,也只能披星戴月紧锣密鼓地干,不然影响到下一家的“档期”。
上脱粒机轧稻,一般是壮劳力的活。关系好的邻居有时会互助一下,今天我家出两个人帮你家干;明天轮到我家轧稻,你家也出两个人来帮工。碰到时间不凑巧,就只有一家人单干了。父母在脱粒机前忙碌,小孩子用力将一捆捆的稻子搬到搁起来的木板上,松开捆着的稻草,而后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再渐次传送到父母手中。做不到一两个小时,小孩子常常便累了,坚持不住想睡觉。母亲便在刚脱粒好的稻草剁边扒拉出一个小窝,类似于家里的狗窝大小,将困得不行的我塞进去,外面再盖上一些稻草。于是,这就成了我临时的床铺。秋夜还是很凉的,伴随着脱粒机如拖拉机一般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刚打出来的新鲜的稻草散发出的气息,孩子进入了最甜美的梦乡。
每次失眠的夜晚,我都无比想念那新鲜稻草散发出来自田野的特有的清香,温暖的,妥帖的,引人走进幸福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