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中午工作餐,是科里医生护士的集体吐槽时间。饥肠辘辘的时刻,吃着美味的食物,吐槽大多变成了自嘲与笑话,心酸与苦闷顷刻化解。
一口饭下肚,护士青梅开始吐槽:刚才给一个病人打针,一针见血,我正心中得意,没想到那个病人甩过来一句话,你真恶毒,把我气个半死!第一次碰到这样说话的主儿!
青梅的吐槽让围在一圈吃饭的众人一片哗然。当医生护士真的经常是里外不是人,常常听说儿科护士因为小朋友血管太细打不上针,被家长暴力对待,现在一针见血了,竟然被说恶毒!
不过想想对于那些平日里生活安宁的人来说,医疗的很多行为真的称的上恶毒,想想进医院后的种种“酷刑”吧。打针时的疼痛、手术时的血腥、服药后的种种不良反应,分分钟足以摧毁人的意志,破坏人对世界的美好感觉。
而这种“酷刑”的载体,医生护士,毫无疑问会变成人们恐惧或者愤怒的对象。承受痛苦的人在接受“酷刑”时,可能瞬间就忘了是自己的疾病导致了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大脑转而认为是医生护士导致了他们的痛苦。
其实,作为“酷刑”的载体,医生护士,又何尝不痛苦?除非心理变态者,谁也不愿意每日面对痛苦。为了在岗位上坚持,大多数医护麻木了自己的感觉,给自己的心理建立了厚厚的防御,这种防御让他们把关注点放在了病人的疾病上,他们比谁都希望病人能够治好病、结束痛苦、痊愈出院,然后笑着走出医院,因为那也是医生护士成就感与幸福感的来源。
但是,现实却总是残酷的,诊断过程中,人体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经常让疾病变得扑朔迷离,使得没有典型症状的病人诊断难度明显升高;治疗环节,目前医学对很多重大疾病仍然仅仅能做到“偶尔治愈,部分缓解”;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一样,都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同的治疗手段对不同的患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当然,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最大受害者的确是病人,对医生而言,可能只是他行医生涯中的一个特殊案例,一个经验总结,所以医生理应谨慎行医,避免犯不该犯的错误。但是大众也应该理解这种不确定性和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不对医生护士做过分的要求。要知道,医生护士只是医疗行为的载体,有人美名为“上帝之手”,但病人的命运如何,仍然是上帝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