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经常有人问我:“怀左,你最喜欢哪部电影?”每次,我都不假思索:《肖申克的救赎》。
高中时,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肖申克》,当时我被电影故事的精巧和主人公精神的执着深深打动。从此,我记住了这部电影,因为它是,关于希望,最强有力的注释。
一路走来,每当我提不起斗志,当我疲惫无力没有方向的时候,我都会看一遍《肖申克》,看一看安迪如何忍受牢狱生活,重温一遍里面的经典台词:“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
如果痛恨所处的黑暗,请你成为,你想要的光明。
02
《肖申克》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体制的故事。
什么是体制?
我相信这是20多岁的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加入,或者正在努力地加入体制。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光里,我们年轻气盛,自视甚高。我们觉得成名成家过上富裕的生活是很自然的,我们觉得拥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怎么困难,在青春的岁月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阳光洒在肩头,我们确实是自由人。
突然有一天,我们进入社会了,那时才突然惊醒,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爱情不顺利,工作不好找,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开始追求所谓的稳定。家人鼓励我们:“考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吧,有了编制,一辈子就舒服了。”
我们曾经想大闹天宫,而现在,只想安安稳稳坐在办公室里。这就是体制化的过程:起先你恨它,然后你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
肖申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我们生活在其中,也生活在了体制之内。再换个角度,其实我们本身的生活也是一种体制。
我们跳来跳去,其实只不过是从一个体制跳到了另一个体制,而外面,还有更多无形的体制。
03
体制化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追求稳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生活中,永远有不同于我们的大多数,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知道了希望为何物,让我们明白,原来生活还有更多的可能。
例如安迪。他深陷监狱,却不自暴自弃,在身边的人都以适应体制为荣,以体制为生时,只有他坚持着希望,想做一只可以飞出牢笼的鸟。他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典狱长们洗钱,办图书馆,放音乐,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
这里,安迪其实不是一个自救者,而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他救赎自己,同时也努力救赎着身边的人,肉体,以及灵魂。
他其实可以更早出去,但他放不下那些囚徒。他知道了自己是被陷害的,试图用体制内的方法逃出体制,但一切都是徒劳。
汤米的死,让安迪真正明白了监狱的残忍,明白了自己并没有能力可以救赎所有囚徒。他在雷雨之夜逃出去了,肖申克里再也没有了安迪,只留下了他的种种传说。
他用行到告诉人们,只要你足够坚定、智慧,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你就可以打破强加于你的不公正的体制,获得成功。
关于体制内的稳定,想起了李尚龙关的那篇文章,他说:“别在最能拼搏的年纪就选择了稳定,更别觉得这世界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你现在享的福都是假象,都会在以后的某一天全部消失。生活是自己的,奋斗也不是为了别人,拼搏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
明白了,原来生活里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04
经常收到读者的信息,例如:“刚上大学,发现没人管了,越来越懈怠,想努力,但一个人觉得太孤单,不知道该怎么办。”
“宿舍环境不好,舍友都不怎么努力,我一个人努力,也怕别人排挤我,你说我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我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做不了人生导师,只能告诉他们:“认真想想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来这里是为了什么,此外,就是不要懒惰。”
也会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每天一个人早出晚归,孤单学习,也会被冷落,也会被排挤,但早早明白了努力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也没有能力哄好每一个人。
不想让自己的心变懒,因为心一懒,梦想就毁了。
我有一个朋友,小考拉,她工作了,但还每天坚持日更,写走心的文字。说实话,我上着学,空余时间应该比她多,但有时候也无法做到日更,会有那种写不出东西的无力感。
只有她,一直在坚持着,为梦想,而努力着。
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再也不敢懈怠,我还有书可读,有梦可追,有时间供我写作,再不努力,过几年,就晚了。
我不想在以后一事无成时,羡慕别人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然后喃喃自语:我本可以。
我本可以,这真是一个无力的悲剧!
我不想被世界改变,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想刻意习惯,不想放弃对生命形态的追求,更不想,让一辈子活在一天里。
我在努力着,也许我不能改变全世界,至少,我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