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huaxi暑假期间带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参观“魔都最美书店”,即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在文章中介绍了书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豪华的装修,介绍了书局整体的布局和动线,在此我将拮取作者拍摄的一些照片和感慨供大家欣赏和思考一下。
“我观察着书店环境,在心里掂量选北外滩的黄金地段打造一家书店的巨额成本,同时揣摩刻意将一家书店摆在寸土寸金之地上经营的创意背后的谋略。
我觉得无功利阅读是个高境界,个体性突出:一般要静心于习惯的环境,先把心打开,然后才能进入与古今中外群贤对话、交谈的情境。我不知道在如此新鲜精致的集体性文化场所,年青的阅读者是否还能在这大上海中央商务区的一角静下心来,只闻书香?夜幕之下,又能否抵挡得住窗外灯红酒绿的迷醉与诱惑,让灵魂直抵远方?
如果是为长知识、学技术、攻理论、搞研究、钻艺术、习治国、平天下等功利性阅读,上海有国内最密集的市、区(乃至街道)、大学、中学、研究院所、医院、大型或超大型国企以及民间图书馆等形成的大群落,这么小的阅览室,只能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补充。
从书店的营运方考虑:一小杯咖啡,在此读上几个小时书,或在电脑上勤奋工作,那咖啡座对营收便无法期待;阅览座位上那些鲜见更替的读者,亦无任何费用支出;即使在那些选书的人中,我也没见有人去收款台交割,每天图书的销售额应极为有限;少数像我这样的游客自然更无须破费。所以,我实在不知开设在这幢高档大厦里的书店,在运营上靠什么进项维持“再生产”?
我猜,中国建设投资集团在上海以及其他城市设立一批小众书店,应当是一种文化销售方式,它们都是集团(企业)活色生香的最佳广告!我和广大的我们,本不知“建投”为何方神圣,正是通过这休闲、旅游式书店,才知道中国有个20多个大股东共拥的实力型“中国建设投资集团(企业)”。光顾书店的“白领”以及其他读者、游客(包括像我这样仅穿老头衫的无领小老儿),既是广告不同价值的目标群体,亦是一个个以口相传,延续广告长生命周期的活载体。所以,打开“百度”引擎,“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与它的众兄弟的照片、文章,才会铺天盖地。
书店,如今已成了国内最稀缺的商户,曾经历了一个先是大门面换小门面,然后由高地租朝低地租逃遁,再后就不断灭绝的过程。当下,一个新型的书店业态似乎正在兴起,它们大多增加了阅读、休闲、餐饮、购物甚至健身等功能。据说深入人口导入地区的书店已可生存。然而,在中心城区以及核心地区,即使书店大搞多种经营也难成活。这时就需要颇具经济实力的大企业挺身,以新的思路与谋略,为在商业中心地带布局“书乡”,传播“书香”做点赔本买卖。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时代的文化风尚,孕含着创新的元气,关联民族的未来。读者,大多要从功利性阅读开始成长,社会因此离不开与图书馆功能各异的大小实体书店。与购物一样,它与网络书店各有优势,都是读书人追慕悠远的助力器、加油站。
所以我还是要感谢“建投”,并且甘于为“建投书店”这种活的广告功能出力。”
和一般盲目赞美书店的人不同,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对书店经营的思考,最后表达了对“建投”的感谢,只是忽略了其“挂羊头卖狗肉”对图书行业造成巨大的伤害。作者虽然表达了社会离不开大小实体书店,可是没有建投这样的金主,小书店还怎么开?本来开书店是一种商业行为,现在却逐渐成为别的行业附庸,长此以往,这个行业还可能有发展吗?
记得一次陪朋友去中山古镇采购灯饰,当我们驱车进入古镇大街看着两边鳞次栉比的灯具店,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在进到灯饰店看到标价后纷纷感慨真没有白来。在选完各色灯具开始结账时问题来了,几乎所有的灯结算价格都比标价要高很多。我们表示不解,说我们来自深圳,因为觉得深圳的灯饰太贵,专门开车过来想来买一些价格好的灯饰。店主坚持不讲价,说零售价就是零售价,肯定比批发价高。深圳灯饰贵,是因为店家的租金、人工等各种开销大,你们过来这边买灯饰是少数行为,我不可能因为你们搞坏价格体系,得罪深圳的经销商,我们只有保证经销商挣钱,我们才有机会发展。谈不拢价格,我们只能悻悻离开。
刚开始,我们认为这是这个老板的个人行为,于是继续寻找其他店家心仪的灯饰,结果我们接触的所有店家都一样,个别的店家听我们说来零售采购甚至直接将我们轰出店门。后来我们是请朋友传真了朋友公司的营业执照,以挑选样灯的名义总算买到了便宜一点的灯饰。中山的这一些前店后厂的灯具商给我们上了一课。
之后一次去张家界旅游,饭后在小镇上闲逛时发现一个灯具店,看到一盏日(和)式的木制吸顶灯印象特别深,发现这种灯的价格比深圳便宜了一大半,和古镇的标价差不了多少,于是和店主聊天。他的灯就是从古镇进的货,因为房租不贵,夫妻店也没有请人,经营成本低,一盏灯的加价就不必太高,所以就是我们看见的价格了。
后来认识了做灯具销售的朋友,曾和他谈起这一些事情,他告诉我们这再正常不过了。几乎每一个灯具厂都是先做一个特定的市场,然后就是区域的,然后就是全国的,在制定任何销售政策时一定是要考虑各地经销特点,平衡各种利益,尤其是经销商的利益。凡是做得好、发展快的灯具厂家都是和经销商关系处理得好的,一旦得罪经销商,没有了销售渠道,这个厂离执笠就不远了。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营商模式会有一些变化,但商业的本质不会有变化,产供销一条龙只会越来越优化,有了互联网这个连接工具,一种思想可以和另一个思想直接连接,其他的产品等不过是这个思想的体现,因此传统的厂家最后应该都会走到自销这条路上来,传统的经销商都会变成宣传、展示和服务的群体,书业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