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表明了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显示了党和国家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而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等三个方面着手。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能够带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应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创新高地和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各类科研主体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中国工业的发展,却受到别国“卡脖子”的威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缺少重大突破,原创、从零到一的技术还掌握得太少。应加大对前沿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对“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有效性。
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能够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科技强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都离不开科技人才。应大力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整合各类人才计划,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人才发展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为人才成长发展、发挥作用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