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域
作用域,在维基百科上解释是:在电脑程序设计中,作用域(scope,或译作有效范围)是名字(name)与实体(entity)的绑定(binding)保持有效的那部分计算机程序。
简单的说,作用域就是变量与函数的可访问范围,即作用域控制着变量与函数的可见性和生命周期。在JavaScript中,变量的作用域有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两种,局部作用域又称为函数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
在代码中任何地方都能访问到的对象拥有全局作用域,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形拥有全局作用域:
- 程序最外层定义的函数或者变量
var a = "tsrot";
function hello(){
alert(a);
}
function sayHello(){
hello();
}
alert(a); //能访问到tsrot
hello(); //能访问到tsrot
sayHello(); //能访问到hello函数,然后也能访问到tsrot
2.所有末定义直接赋值的变量(不推荐)
function hello(){
a = "tsrot";
var b = "hello tsrot";
}
alert(a); //能访问到tsrot
alert(b); //error 不能访问
- 所有window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一般情况下,window对象的内置属性都拥有全局作用域,例如window.name、window.location、window.top等等。
局部作用域(函数作用域)
局部作用域在函数内创建,在函数内可访问,函数外不可访问。
function hello(){
var a = "tsrot";
alert(a);
}
hello(); //函数内可访问到tsrot
alert(a); //error not defined
作用域链(scope chain)
当代码在一个环境中执行时,会创建变量对象的一个作用域链(scope chain)来保证对执行环境有权访问的变量和函数的有序访问。作用域第一个对象始终是当前执行代码所在环境的变量对象。
作用域链的原理和原型链很类似,如果这个变量在自己的作用域中没有,那么它会寻找父级的,直到最顶层。JS的语法风格和C/C++类似, 但作用域的实现却和C/C++不同,并非用“堆栈”方式,而是使用列表,具体过程如下(ECMA262中所述):
- 任何执行上下文时刻的作用域, 都是由作用域链(scope chain, 后面介绍)来实现.
- 在一个函数被定义的时候, 会将它定义时刻的scope chain链接到这个函数对象的[[scope]]属性.
- 在一个函数对象被调用的时候,会创建一个活动对象(也就是一个对象), 然后对于每一个函数的形参,都命名为该活动对象的命名属性, 然后将这个活动对象做为此时的作用域链(scope chain)最前端, 并将这个函数对象的[[scope]]加入到scope chain中。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作用域链包括父级变量对象(variable object)(作用域链的顶部)、函数自身变量VO和活动对象(activation object)。不过,有些情况下也会包含其它的对象,例如在执行期间,动态加入作用域链中的—例如with或者catch语句。[译注:with-objects指的是with语句,产生的临时作用域对象;catch-clauses指的是catch从句,如catch(e),这会产生异常对象,导致作用域变更]。
当查找标识符的时候,会从作用域链的活动对象部分开始查找,然后(如果标识符没有在活动对象中找到)查找作用域链的顶部,循环往复,就像作用域链那样。
参考资料:
https://juejin.im/entry/57f5d492bf22ec006475238f
https://leohxj.gitbooks.io/front-end-database/javascript-advance/scope-chain.html
https://blog.csdn.net/whd526/article/details/7099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