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我先生分享了一个我由拍照得来的小心得,说到最后,我发现:人的心,如同房间里的家具,长久不擦拭便会布满灰尘,失去光泽。
有的人拍照会说拍不好是因为拍照设备不够先进,有的人拍不好就说因为人物或者景致不够美,也有的人说自己不懂拍照所以拍不好。
对于这三种说法我都有质疑。
先说说拍不好是因为设备不够好的这一点,我是极为反对的,许多世界摄影大奖作品是用手机拍摄出来的,并且颜色只是黑白调,并没有强大的后期制作,依然定格了美呀,可见设备并非是拍出好照片的关键。
也有人说拍得美是因为那里的山高,草绿、天蓝、人美,但是我们也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摄影作品是满脸褶皱的老人、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战乱中的灰头土脸的孩童,他们在照片中依然是非常的美呀,这些又作何解释?
有些人声称自己没有艺术细胞或者情怀,拍不出好照片,可是往往很多人只是随手一拍便可以拍出美,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只是没有一颗“拍照的心”而已。
美无处不在,只是发现美的心不是时时明亮,不能时时照看到人间大地的万物万美。
无论是设备、景致或人物、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只是拍出好照片的一点点外因,真正能让人拍出触及灵魂的照片的是拥有一颗明净如镜的美好心灵。
“‘拍照的心”是一颗明净美好的心,面对普通平凡的事物也可以清晰映照出美,明净的心灵,就如同映照在大海上空的一枝花,眼睛也干净的只有花,然后眨一下眼睛,咔嚓,美就定格了。
如此简单而已,那为何同样的地方,不是每一个人都觉得美?
那是因为人心境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就如同艺术家眼中的美与商人眼中的美是不一样的。若是繁忙的人,更不可能发现路边的落叶很美,下些雾丝雨更美。
拍出好看的照片,我认为人人皆可以,无非是,一来有颗明净般美好的心灵,二来是就将眼中的那块美拍下来即可,最后是多走,多看,多照,如此便可了。
哪里来那么多顶尖的摄影大师呢?无非是他们的情感比普通人更细腻些、内心更感性些,也更善于观看和用心,照的多了,也就更懂得如何呈现。对于他们而言,才会有“设备”和“技术”上的困扰,而普通人呢,首先要解决的是先要发现的了美。
因此,若是生活久久没有活力了,那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心了,是不是已经蒙灰尘了,可能需要擦拭了,让心常常保持明净,这样它照花便是鸟语花香,照天便是晴空万里。
不止是拍照需要有一颗明净的心,生活里处处需要明净的心。
一颗明净的心使我们更加阳光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常常可以绝处逢源,所以常常打扫下自己的心房,让心时时保持明净,莫让心蒙了灰尘失去照看世界的功能。世界又大又美,保持一颗“拍照的心”去和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相处吧。
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会不断持续更新新消息!
期待与大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