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的成长,思考人生的意义。
2020年的收获可以大概为:生了一个娃娃,讲了一门新网络课程,参与了一下公开竞聘,考了一个心理疏导师,主持了一项课题。
2020年8月9日12:57一个小生命降临了,感恩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生娃是计划外的事情,这个小宝贝让我在职业的低谷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宝宝身上。从宝宝出生到现在,都是我和先生自己带,很辛苦,也很幸福,今年是我结婚以来和先生在一起最长的时间。他照顾我和宝宝的饮食起居,充当“月嫂”,不专业但还算尽心。相比职场的失利,我特别知足多了一个无价之宝,二宝可爱极了,十分爱笑。二宝出生前,我内心一直祈祷是女孩,结果如愿以偿,两个小棉袄在这个60年一遇的寒冬,让我倍感温暖。
疫情让我们站在讲台的老师都变成了网络主播,我带着肚子里的二宝完成了60学时的《管理沟通》(新课),从开始准备时的焦虑,到上课时的侃侃而谈,再到结课时的从容,我觉得自己的抗压能力很强,逼了自己一把知道自己还挺优秀,团队协作能力也很强,与同讲这两门课的老师我们一起研讨,合作得很愉快。因为有了这样的成功挑战,增加了我的自我效能感,这个学期在别人的邀请下,我又新接了《人力资源管理》,我知道挑战又来了,但我更知道我可以拿下。
参加了单位的公开竞聘,从材料的准备、笔试到面试,我都认真对待,尽管知道竞聘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竞聘材料也未必有人会细看,但我选择积极面对,对自己负责,于是光准备材料我就写了好六稿,邀请我的师长、好友提意见,改到深夜,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梳理一下11年的工作,材料改到最后一版,竟然涌出了“心流”,我认真执着的对待,感动了同为高校教师的老公,他不忍看我一直较劲下去,就帮我修改措辞,查找错别字。笔试考试有行政管理能力和心理测试,管理是我的专业,内容掌握还可以,心理测试其实是工作实务,无对错看气质类型,考试完感觉短板是时事和党的知识。面试抓阄第一个,表现满分100分的话,我给自己打90分,面试出来有个领导就激动地给我发微信说回答得不错。我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我深知面试的套路,但是我将“术”的东西都放下了,直面了很多尖锐的问题,我感觉回答得还比较有水平,比如和其他应聘者比较的问题,我客观分析,运用匹配度来进行说明,领导们很满意。但是,竞聘的岗位不是理想的岗位,调剂了,理想岗位又是一个空降兵。在此我只想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我依然热爱生活。我用了产假几个月的时间,思考这其中的各种原因,最后我知道2021我要在向上管理上攻克难关。
考心理疏导师,纯粹是喜欢心理学,讲授过心理的课,看过一些心灵成长的书籍,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帮助别人,就报名了。报名费不贵,但是国家目前不接收个人报名,只能找机构代报,你懂的,价格就不菲了,提供了题库,对于多年驰骋考场的我,考试不是难事,但是真正的要学到东西就要投入时间。于是晚上两个宝宝睡了,我就看书,学习,听课,感觉教材写的很好,在此也推荐给大家赖丹凤的《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实用性很强,理论是结合案例提出的。
本次课题是单位与地区合作的,财务审计较严,要求诸多,难度不小。因之前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付的两个课题,这次领导又交给我,尽管职位有所变动,领导依然选择让我主持,我很感激这份知遇之恩。课题成员当时按照工作职能吸纳的人员,现在看来危机四伏。日后一定要小心,识人是第一步,这个课题贯穿全年,我的岗位也发生的变化,公开竞聘后调离了原岗位,虽然我觉得课题成员是我一手带起来的,而且还提携至重要岗位,这次课题后期我感觉推进的并不顺利,各种拖延,各种返工,我想了很多,我以前认为我深得下属喜爱,现在看来我高估了个人魅力,低估了人性和职权。这次给我很深的教训,课题选人一定要充分清楚哪些人可以胜任工作,而不是看他现在做什么就交给他。通过观察他人,我知道我们每次交付的产品或服务都是个人品牌的展现。其实在高校这个高知群体,职业化的程度并不高,能够实现超预期交付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这个观察带给我一个很好的启发和洞见,2021我会在职业化的角度多给自己新带团队进行分享。
接下来说说反思。
知识学了不少,感觉收获不大。
这一年共读了14本,其中精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好好学习》、《活得明白》、《秘密》、《力量》、《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12个工作的基本》;泛读《人生海海》、《呐喊》、《推拿》、《傅雷家书》、《边城》、《钟鼓楼》、《小狗钱钱》。课程:学习了阿宝姐《职场课》(收获一般)、舒祺老师《价值训练营》(参与度最高,收获最多)、理财课(改变了认知)、英语课(掌握了翻译的结构)、心理疏导课程(自学为主)塑造声音的课(没好好学,就记住一口水分三次喝下去保护嗓子)。收获不大的原因有几:一是没有目标意识,只是满足我执:看完,好看;二是没有输出和转化的行动,只有遗忘的惯性;三是没有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接下来打算:(1)将功利性读书+放松读书相结合,有些书一定要设定“功利性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读,读不完也无所谓,有些书要精读,读前提问,读时写读书笔记,读后写感悟。有些文学性的书放松读,读后和老公交流。(2)建立新旧知识链接,主动串联,对于新知联想旧知识,多思考场景应用;(3)多输出,写读后感,分享给他人。
干了11年,没有看懂职场逻辑。
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根据组织需要,多次调岗,业绩突出。但到关键岗位晋升时,遭遇天花板。能力有,大家都有,如果没有甩别人好几条街,就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群众基础好,决定你晋升的不是群众,而是领导,你所谓的情怀只是安慰自己的“咖啡”。综合素质高,你的高是否在阴暗的角落也让人如沐春风,温暖无比。静思己过发现战略眼光和大局思维不够,只专注于做事,没有抬头看路,所以机会来了,还在拉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假,但是过于专注于情怀,其实也多了一些让人烦的清高劲。思维定势,对于一些自己看不惯的快速升迁者有负面评价,缺乏建设性的视角和包容的眼光,于是就故步自封了。2021,要躬身入局,也要坚守自己的那份纯粹,提高智慧修炼自己的包容心,多学习,挑战自己的短板。遇到负面事情,多从建设性视角看,聚集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操作层面:每日反思,大事复盘,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少说多听多学多看,少下结论;在向上管理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