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件事,你事前就知道会做不成,你还会满怀信心地去做吗?正常人都不会,这不是明显的事吗?
查理·芒格甚至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句话说得有点绕,但也是这个意思。
问题的关键,你怎么“事前就知道会做不成”?正如炒股票的谁都知道“买低卖高”,高手的诀窍是他能判断出来这价格是低还是高。
这种类型的问题,咨询顾问要经常思考,因为他们是经常检查别人的计划并给出建议,也经常要说服别人为他价值万金的方案买单,他怎样保障自己的思考是严谨周密的呢?他有“三的法则”。
温伯格:三的法则
三的法则很简单:要是你想不出计划中可能出现的三处问题,你的思维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的法则可以用于检查任何思维流程。它肯定能够翻出大家都忽视的什么东西。
三的法则非常容易记,因为里面有个3这个数字,而且简单易懂。但正如“10万小时定律”一样,三的法则实际背后也有一些比较学术化的解释,和不同的用法。
事前析误:假设决策失败,造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请你试一试J.爱德华·拉索(J.EdwardRusso)和保罗·J·H.休梅克(Paul J.H.Schoemaker)的这个思维实验。
如果你看到以下两个问题:
1)2020年11月,一名亚裔美国人将当选美国总统,这样的可能性会有多大?请简单记下使这件事情有可能实现的一些原因。
2)现在是2020年11月,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在刚才发生了:美国刚刚选举出了它的第一位亚裔美国总统。请思考令这件事情成为可能的所有原因。
你猜答案会有什么不同?
拉索和休梅克发现,在采取第二种思维方式——以一个确定的未来为基础,利用“预想式回顾”(prospective hindsight)进行反向推导时,人们能更好地解释一件事情有可能发生的原因。
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的TED 演讲《如何训练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流传很广,其中就提到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GaryKlein)设计出的方法:“事前析误”(premortem)
“事前析误”(premortem)是用来测试决策的好方法。尸检(post-mortem,被学术界引申为事后检查了)的分析是在人死后进行的,它问的是“死因是什么”。与之相比,事前析误要想象一个项目在未来“死亡”,还要提出“是什么扼杀了它”的问题。
一个实行事前析误分析的团队会以一个假定“惨淡未来”的方式开始:好吧,已经过去一年了,我们的项目遭遇了彻底失败,让我们前功尽弃。那为什么它会失败呢?
团队中的所有人在数分钟内写下了所有他们能想象到的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在这之后,团队领导要求每人轮流分享一个原因,直到所有的原因都得到了分享。
一旦所有风险显露出来后,这个项目团队就可以通过“改变计划以规避尽可能多的消极场景”来做好迎接出错的准备。从本质上讲,事前析误就是一种既能把未来可能性的区间下限标注出来,又能规避沦落至此的方法。
事前预演:针对未来可能的种种结局,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我们的判断会因多种方式出错。我们也许会因未考虑到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而犯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事前析误。不过我们也有可能会因未准备好迎接意料之外的好结果而犯错。在我们对未来进行区间评估的时候,同时考虑好的一面以及不好的一面是很重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运用事前析误方法之外,我们需要一次“事前预演”(preparade)。事前预演要求我们对成功进行思考。
比方说现在已经是一年后,我们的决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以致即将有一个特意为我们举行的庆祝活动。对于这样的未来,我们该如何确定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呢?
1977年,一个名叫迷你唐卡(Minnetonka)的小型企业发现自己正掌握着一个有潜力的重磅产品:液体肥皂。管理者们一致认为这个产品会大卖。所以管理者们开始讨论应该如何为可能实现的巨大成功做好准备,这时供应链就是一个关键性考虑因素,因为只有两家供货商能够提供用于压液的塑料泵。
考虑到这个瓶颈,管理者决定与两个供货商都签约,买断了未来18~24个月里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泵供应。
通过“事前预演”,公司的管理者们确保了迷你唐卡将会拥有驾驭成功的能力。而且还让块状肥皂的大生产商们被排挤出了市场达两年之久,等到这些生产商终于可以进入市场时,液皂已经为自己占据了一个将会延续几十年的统治地位。
在教练技术中的应用
教练技术是非常推崇我们使用“视觉化想象”的一门技术,像上述我们提到的“事前析误”和“事前预演”,在教练技术的场景,有可能一个教练就会用引导词让你驰骋在想象之中:
想象一下当下是XX年XX月XX日,你在你自己的婚礼之上,你觉得会是在哪里?当时有哪些人来参加?当时的环境是怎样布置?这时突然有一件事引发的骚动,那会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是因为什么原因?”
如果你能投入进去,这种栩栩如生的体验感,和它所能激发的思考,很有意思。
延伸阅读:《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美)奇普·希思,(美)丹·希思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