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悲伤
悲伤的情绪是在一个人因所失无法获得安慰时产生的。悲伤和别的情绪一样,起初不外乎是悲痛或软弱的补偿,乃至形成一种想获得更多关照的意图。就这点来看,它的价值与发顿脾气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因别种刺激而起,其态度和所用的方法也不尽一样。
至于“求取超越”则与其他切情绪相同。 只不过,易怒的人是因寻求提升自我价值、贬抑对手的价值,而将愤怒指向对手;而悲伤则是一种心理态势的退缩一这是悲伤者获得自我提升及自我满足的必备的条件。不过这份满足尽管与气愤者方式不同,
却依旧是一种与环境相抗的行为。悲伤的人常常会抱怨、发牢骚,他借由这牢骚会把自己放在与同胞对立的位置,悲伤的本质隐藏在人的天性当中,它的扩大即成为一一种对抗社会的姿态。
悲伤者的提升是由 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而获得。我们都知道悲伤者怎么依赖别人的服侍、同情、支持、鼓励、帮忙而觉得舒坦一些;如果这种心理活动成功地转换成眼泪、嚎哭,那么悲伤者就显然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成为既有秩序的评判或原告,这名原告因忧伤而对周围人的支配愈多,则其需求也就愈明显。悲伤变成一种不可抗辩辩的理由,束缚着悲伤者周围人的责任。
这种情绪明显地暗示着从软弱到超越的追求,以及维持个人地位、去除无力感和自卑感的意图。
滥用情绪是不好的习惯, 有时候还可能转变成病态。如果孩提时代即如此,长大成人以后便会常常误用情绪。我们不难见到生活里有的人使用愤怒、悲伤等各种情绪,就好像它们是玩于股掌间的傀儡,这种没有价值、而且往往使人不快的性格只会剥夺情绪的真正价值。情绪的表演变成了个体遭人排斥或支配权受威胁时的惯性反应,悲伤若以激动的号哭表现,就会很令人厌恶,因为那太像一种低俗粗陋的个人广告了。
同样的误用也可能由情绪的身体反应造成。很多人都知道,有的人让强烈的愤怒影响消化系统,以至于碰到狂怒时,他们就会呕吐,这个情绪所表达的敌意最明显不过了。同样,悲伤的情绪也会与拒吃联结,以至于悲伤的人脸部消瘦、体重减轻,一副十足的“悲伤形象”。
这些情绪误用的类型不可能与我们无关,因为它们都触及他人的社会感。一个邻居如果去向受苦悲伤之人表达友爱,一般而言激烈的情绪就会减弱。可是有的人却希望悲伤永远别减轻, 因 为只有维持着,才有来自周围的许多友谊、同情,而这些友谊和 同情使他们]感觉到人格的提升或优越。
尽管我们对愤怒和悲伤寄予程度不等的同情,但愤怒和悲伤终究还是疏离性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会真的使人更亲近,反而会因损害了社会感而隔离了人。悲伤的确会促成人与人之间的结合,只是这结合并非正常产生,因为对当事双方都没有贡献什么,但它反倒促成了社会感的扭曲,不要多久,别的人就得负起更大的责任了!
2.亲和性表现
(1)快乐
快乐这种情绪 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明显的桥梁。快乐的人不会忍受疏离,在寻找同伴、在彼此的拥抱中所显露的快乐,同样在想与人一-同游戏、一同享受美好事物的人身上产生。
快乐可以说是向同胞伸出的友谊之手,也仿佛是把温馨的辐射传递出去,因而在这种情绪里展现了所有的联结成分。但说得确切些,有这种情绪的人也是想克服不满足或孤独之感的人,这样他们可能沿着我们前面时常提示的路线,去取得某种程度的优越感,不过快乐可能是各种征服困难的表现中最好的一种。带有解放之能量及自由之力量的“笑”与快乐携手同行,它代表了这种情绪的核心形态,它超越人格,与人相合相融。
不过,为了某些个人的目的,这个笑和快乐也可能被误用。因此,一个心理情感不健康的人,倘若听到一场剧烈的地震报道,会显出快乐的样子。而当他悲伤时,他会觉得没有力量,因此他为逃离悲伤,使自己略加接近相反的情绪一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