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放在现代战争也是适合的。就是兵分两路攻击,第一路让魏延带五千兵,通过山路崎岖的子午谷,突袭长安,攻占魏国首都,另一路由诸葛亮带领主力大部队出祈山向长安进军,会师潼关,攻占魏国。
撇开正史不说,在此我只讨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事件,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吧。
诸葛亮就是不采纳魏延的这条好计谋,坚持只从祁山出兵。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魏延在长沙要投靠刘备,就背叛了原来的主公。诸葛亮是忠义之人,最看不起不忠不义的人,看他在东吴舌战群儒,在与魏军对阵骂死王朗就知道。诸葛亮一直对魏延心存戒备,魏延文武双全,但好大喜功,经常当先锋官打头阵,收复了汉中,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能力不是一般的大,但都是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而已。
诸葛亮知道魏延这种人只能利用不能信任。魏延有违反军令的习惯,例如魏延和老将黄忠抢功,违反军令损失惨重,好在全靠黄忠救了一命。魏延本领高,所以有利用价值,换第二个早被军法从事了。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其实是早就看出魏延是个见异思迁的人,现在说的叛徒反骨仔就来源于魏延。既然对魏延没好感,又怎么会言听计从?
诸葛亮临死前交给马岱一个秘密命令,诸葛亮预言他死后魏延必会造反,就安排马岱在魏延造反后杀了魏延。后来果然全部应验了诸葛亮的预言。
诸葛亮一生谨慎小心,不搞赌博的战略。子午谷奇谋就有很大的赌博成分,诸葛亮爱兵如子,绝不会让这五千子弟兵加上一员大将去冒这个大险,如果有闪失,势必挫伤蜀军锐气。现在的对手可是阴险狡诈的司马懿,走险路子午谷去打魏国可不是那么容易。后来的邓艾对付的可是昏庸无道的后主刘禅,所以邓艾使用类似子午谷奇谋的策略从阴平小道偷袭成都获得成功。
如果采纳魏延的计策,也许可以成功,但胜算不是很大而是很小,魏延在诸葛亮眼里不但是个反骨仔,还是个骄傲的狂妄之徒。诸葛亮推崇的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与此人格格不入。
在以后的北伐魏国战争中,还是不顺利,魏延一直把自己这次子午谷奇谋不被采纳而耿耿于怀。
其实知己知彼,诸葛亮的决策是正确的。面对强大的对手,他否决子午谷奇谋,不做无把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