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虽然简单,但不容易!
这个星期我的业余时间主要都是用来看《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了,最开始是在“得到APP”上的电子书中看到的这本书,抱着了解一种新的写作方法的目的开始翻阅这本书,没想到这本书所介绍的“卡片笔记盒”,为我的知识管理和写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01丨《卡片笔记写作法》讲了什么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德国的一位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利用卡片笔记,30多年的时间内积累了9万多张笔记卡片,出版了58本著作,发表了上百篇文章,成为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教授。
卢曼的卡片笔记法到底是什么方法呢?说来也很简单,卢曼把笔记分为三种类型: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 闪念笔记:记录你随时随地产生的想法;
- 文献笔记:记录你在阅读书籍或者其他内容时产生的思考,记录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 永久笔记:这个笔记是建立在闪念和文献笔记的基础上,通过对闪念笔记的整理和文献笔记的完善,最终形成一条永久笔记;
面对不同的笔记类型,卢曼也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闪念笔记在被整理之后,会被丢弃掉,而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则会被存放到卡片盒中。最重要的是,卢曼会将这些卡片建立链接。这就相当于在编织一张知识网,从一个中心主题出发,随着链接到的笔记卡片越多,这张知识网会变得越来越大,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也就更为的全面。
卡片笔记虽是由一张张卡片笔记组成,但是真正发挥出它的威力的还是卡片之间的链接。记录一张张笔记卡片并不难,难的是后续把这些卡片产生链接,建立索引,发挥知识的复利效应。
这么好的方法应该如何落地实施呢?
02丨如何落地卡片笔记法
这一个星期以来,我尝试了很多软件来实践卡片笔记,有flomo(浮墨)、葫芦笔记(目前只有电脑端)、我来、Anki。下面是通过对这几款软件的体验,谈谈如何用软件实现卡片笔记法。
首先对于闪念笔记,本着越方便记录越好的原则,我选用的是flomo这款软件,利用flomo在苹果手机上的小组件功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想法,另外flomo上还带有标签功能(输入“#+内容”即可生成一个标签),还可以把这些想法进行分类,原则上可以无限级别分类。例如我的flomo上有一个标签是“#读书笔记/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分了两级:父级是读书笔记,子级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的内容。这个星期试验下来,用flomo记录闪念笔记,非常的实用。
对于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用“葫芦笔记”和“我来”都可以实现。相比之下,“我来”的功能更为丰富一些。这两款软件的共通之处是都可以实现笔记与笔记之间的“互连”,而“互联”的功能也是卡片笔记的重点。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来”包含的功能更为丰富一些,例如还可以插入音频、视频、排版等方面也更具丰富一些。更具体的差异,可以把这两款软件下载下来体验一番。
03丨我的启发和思考
这一周经历了对卡片笔记法的学习和实践,这个过程对我产生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 知识也可以产生复利效应,但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积累和长时间的坚持;
- 大道至简,卡片笔记法看似简单,但是它却让卢曼出版了58本著作以及上百篇论文,不要小看任何简单的方法;
- 必要难度理论衍生出来的道理:输入的时候越困难,提取的时候反而会越容易;
- 对待一个新概念,要从多维度、多渠道了解,听取多方面对这个概念的评价,以此做到对这个概念的全方位了解;
- 你知道一个概念和实际去实践这个概念,中间还差着很遥远的距离,我们要的结果是去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知道了解这个层面。
小结
卢曼的卡片笔记法,经过一周的学习和探索,目前对于我来讲也算是初步掌握到了这个方法,接下来我会把卡片笔记结合自己已往的笔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