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感叹着“初老症”的人们面对着飞速变迁的社会,一方面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一方面又陷入到对过去的感伤和回忆、缅怀与留恋里。怀旧,也早已从对某人某物的“执念”,逐渐弥漫到公共空间,变成了现代人的基本情绪之一。
以年代感、时代梗、情怀杀等为营销点的电影电视作品相继问世,就是掐准了都市人的怀旧情绪。《芳华》点燃了人们对文工团时代的纯粹理想,跨年晚会上合体的S.H.E煽动了80后90后的泪水,《我的青春遇见你》重塑了中国人对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集体记忆。
当怀旧风起云涌,我们不断地向过往投以“深情回眸”。这是一首对传统生活的“文化挽歌”,还是一剂逃脱现实的“情感抚慰”?
用时代符号唤醒集体记忆
你对已经逝去的30年,有着怎样的印象?冯小刚在《芳华》里,用红歌演唱与芭蕾舞蹈来影视重构文工团,再用对越自卫反击战来展示历史的残酷;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我的青春遇见你》中,周润发与王祖贤、门市部与防尘布、澡堂与吊扇等独特人物与物件,成为了群体意识和个人认同的有形载体;而《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怀旧系网剧,呈现席卷街头巷尾的“网吧热”,唤醒了观众对网络时代初次驾临中国的无限追思。
时代符号的大量使用,成为影视作品唤醒集体记忆的钥匙。在法国学者哈布瓦赫的理论中,集体记忆是指群体共享、传承、建构的事与物。立足“情怀杀”的影视作品,用大量与过去相关的文本和场景,完成了对集体记忆的重构。
承载着抽象记忆的时代符号,既可以是具象的陶瓷杯、花被窝、脸盆与28自行车,也可以是宏阔时代语境里的标志性事件,如在《同桌的你》等国产青春片中反复出现的非典、北京奥运会等。
凝结在一起的时代符号,共同组成了承载集体记忆的仪式化场景。比如,《芳华》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发生偷军装事件的集体宿舍、屡次出现并烘托人物情感演进的舞台、以及有南洋风情的骑楼老街。在《我的青春遇见你》里,铺路工人与国营门市部营业员的情感CP,无疑是上世纪90年代的婚姻标配,职业身份的标签本身就有浓郁的年代感。
较早问世的《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等青春题材影视作品,大多立足青葱时代展开叙述,鲜亮的风格与明媚的色彩是其鲜明的特色。而近年“疼痛青春”盛极一时又随即转衰,回归真实生活本真的现实主义趋势成为了大流。“大时代与小人物”往往成为怀旧影视作品的永恒母题——它们往往有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跨度,风云莫测的时代变迁、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让影视作品不再聚焦某一个人以及群体的喜怒哀乐,而走向了某种意义上的社会风云录。
摆脱空洞虚无的偶像剧叙事
把过去发生的故事,变成鲜活的影像艺术,本身是一种奇妙的虚拟重建。在国产青春电影被《何以笙箫默》《小时代》《栀子花开》《左耳》等影片占据的年代,汹涌澎湃的荷尔蒙、势利拜金的价值观、撕X出国堕胎的叙事套路,共同编织出强烈的猎奇色彩。这些与普通人生活相背离的影视奇观,成为迅速膨胀又旋即破灭的虚幻泡沫,最终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对细碎生活的重新展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青春剧中,事无巨细的生活再现成为重头戏。与激烈的争吵与爱恨相比,复习划重点、上下课打热水、食堂吃饭等细节相当平淡,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但在青春偶像剧精品难出的审美疲劳中,它们反倒有了“清流”的气质。
2017备受赞誉的《情满四合院》,甚至把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当做叙事主体。这部洋溢着年代感的影视剧,与时髦潮流并不搭边。在“土得掉渣”的剧情里,轧钢厂厨师与电影放映员的斗嘴,大龄未婚男与年轻寡妇的情感虽然逃不开家长里短的束缚,却闪耀着生活本真的质朴光芒,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近来热度颇高的《芳华》与《我的青春遇见你》,也没有把怀旧当做终极卖点,而让其成为了故事的背景色。时代裹挟下的个人命运是《芳华》的着力点,从人声鼎沸到物是人非,一代人的芳华曾经璀璨绽放,又在滚滚前进的时代浪潮中悄无声息地谢幕;围绕普世情感展开的悲欢离合,则是《我的青春遇见你》的着力点,它以生活琐事来折射人心冷暖,也成功摆脱了老套的虚无空洞的偶像剧叙事手段。
可以说,剧烈变化中的社会,给予了影视创作充足的现实土壤与精神养料。某一个职业的时代兴衰、爱情观念的不断演变、社会对个人的深刻烙印等,都成为重构集体记忆的重要维度。影视作品的厚度和口感,也由此变得更加多元。
深情回眸已逝的传统生活方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对不疾不徐的传统生活方式,带有抑制不住的向往。人们畅想着“诗与远方”,又在庸俗的生活现实中窥探“向往的生活”。2018年到来,人们又在朋友圈集体晒出18岁的照片,尽管这一集体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让“油腻的中年人”大呼残酷的现实——最小的90后已经成年,00后已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不少人看来,全民狂欢式的怀旧风潮出现,直接来自于“家”的传统意义丧失——人们的流动性与交通活动半径,随着科技发展有了质的变化,当生活变得漂泊不定时,传统的固定的“家”也随之丧失。怀旧的过程,成为人们寻找心灵归宿的重要环节。
对过去的“深情回眸”,带有对已经逝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怀念。《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剧名,就显示了创作者对“小美好”、“单纯”等当下社会“稀缺物”的呼唤。
不掺杂物欲的学生时代,不讲究门第的爱情观念,也不会被现实打败的情感走向,既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对传统生活伦理的致敬,也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对那些处在失望、苦闷、彷徨情绪中的人来说,有着年代感、情怀杀的影视作品,无疑是一处可以逃避现实,并获得相当慰藉的“情感避难所”。
在《情满四合院》《我的青春遇见你》等不乏家长里短的家庭情感剧里,怀旧还带上了对传统美德的深情呼唤。人际关系的紧张、中年危机的焦虑、物质生活的重压以及道德素质的滑坡,都迫切需要传统道德的回归——在社会巨变和时代风云中,中国人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依然是家庭人伦。
毕竟,“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庭观念上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