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子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成语中有“不怒自威”之说,一个人只有其内在修为达到厚重的程度才能不怒自威。扬雄《法言·修身篇》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的“不如己者”,不是指社会地位不如自己不交友,而是指他在为人忠信程度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不要与之交友。《韩诗外传》说得好:“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什么威严,学得肯定也不牢固。要亲近忠信的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人生在世,圣贤都不能避免不犯错误。孔子有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圣人即使到了五十岁,学习了《易》,也只敢说不犯大过错,不敢说连小过错都不犯。一个人只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了不起的人。
《周易》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体坤之德,顺以受物,厚以载物,久而久之会变得老成持重,威仪自现。
《周易》比卦《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正是儒家的交友之道。比卦下坤上坎,九五阳爻高居上卦之中,其中六四爻上承九五,柔顺得正,亲比“尊主”,故爻辞获贞吉。《小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交友并不讳言“从上”,“从上”的目的是见贤思齐。
益卦《大象》“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又屡言“无咎”,无咎者,无病无灾也,《系辞上》:“无咎者,善补过也。”《周易》凡言无咎的地方,一定是人出了问题或犯了错误,唯有‘善补过”,才可能获“无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