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闲来无事,又拿起蔡崇达的《皮囊》读了读。第一次读《皮囊》是自己在旅行期间,边游玩边读,忙于行程。这次,再读到其中《母亲的房子》这篇时,一时间突然觉得自己母亲对于房子和书中的母亲对于房子,有一丝丝的相像,于是便想起母亲与房子的一些故事。当然,一些像自己出生前和记事前的事,是自己或多或少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不知其真实与否或是夹带些夸张。
说到我母亲与我家的房子,就必须说我家的第一座院子。那是座老院子。这座老院子很大,印象中比三个篮球场加起来还要大些,因为后来爷爷在没拆屋子的情况下,在院子里又盖了一座院子,所以我便觉得大了些。屋子也是较多了,有堂屋,东屋,南屋,西屋,都是只有一层。听家里的长辈说,以前爷爷兄弟四个没有分家时,这一院子便住了他们四兄弟四家,具体怎么住的我便不知道了。再后来,爷爷兄弟们分家,这座老院子便分给了爷爷。母亲嫁过来时,就居住在这座老院子里,住在西屋。听母亲说,那时候曾祖母还在世,母亲是第一个嫁过来的孙媳妇,曾祖母便喜爱母亲多一点。母亲经常和曾祖母在院子里坐着,或是拉拉家常,或是干点小活。有曾祖母在的那些日子可能是母亲较为轻松的日子了,因为我出生那年,曾祖母过世了。
也是在这一年,,我家在又在村子的另一个地方盖了新院子。曾祖母是在老院子过世的,我是在新院子降生的。可能是全家人觉得老院子实在显的有点落魄,加之曾祖母的离世,我这个家族最小者又要出生,新院子必须盖起来。当时的家庭条件到底怎样我不得而知,却听家里人说母亲为能尽快住到新院子里,怀着孕也是不停的干活。新院子落成,闪闪耀人,光彩夺目。家里人说,新院子落成没多长时间,你便出生了,你母亲让你住上了最新的房子。现在想想,何止最新,还有最贵。再后来,便在城里买房住了下来。
书中说,母亲面对即将拆迁的房子,在条件差的情况下,母亲坚持要把重新收拾旧的房子。和我母亲相像点便在这里,不过我家不是拆迁。
我大四那年冬天,母亲刚刚出院,在老家养身体。村里这时候说是要将空地规划成车库区,母亲和父亲商量准备再盖车库。其实我是很反对在老家盖车库的,劳神费力,将来很可能用不上。对于规划,村里要开大会。开大会是在下午,天气也不错,虽是冬季的太阳,橙色的阳光打在身上却也是温暖。我陪着母亲来到会场,听着村里的规划,直到后来说要把我家之前的一块地方收回去,要重新规划,当然不止我家一家。母亲站起来反对,我惊讶的很,刚出院的母亲,哪里恢复好了?可她是寸土不让,据理力争,我家可以不要新的地方,但旧的地方绝不能收回去。我第一次见到母亲对建筑物这么的执着。可能和书中一样,这是念想和脸面问题。
过了一年,我毕业工作。老家的新院子也过了二十多年,显的不再闪闪耀人,光彩夺目,户型亦不是当下最新的户型。母亲决定重新收拾一下这座老房子。我又是反对的,重新收拾给谁住,能有多久在这着住?母亲说她和父亲住。我不知道这座老院子倾注了父亲母亲当娘多少心血,我依旧反对。可后来母亲还是一个人找工人,买材料,父亲和我偶尔的帮助,就这样,把老家一层收拾的有点新房子的感觉。母亲和父亲也住进去了。今年过年,母亲决定再把二层简单的收拾一下,这次我没提意见,可能以后我也会住回来。
今天和同事讨论起房子的事,都是觉得自家的房子哪个都不能放弃,要不翻新要不修缮。我突然觉得不管是我母亲还是书中的母亲,亦或是其他父母,在房子这点上,惊奇的相像。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生日快乐,妈妈。
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