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有些性格偏内向的朋友会说起,自己也希望可以开朗外向一些,可是一遇到公共场合还是怯于说话,这是外在看起来明显性格内向的人,还有一种人,就像郭德纲说他自己一样,他其实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 在别人看起来,他是说相声的,属于特别会说话,敢说话的人,可是他自己的评价却是社交恐惧,与人说话会紧张,会害怕。不管是明显性格内向的人,还是看起来外向,其实内在封闭的人,都是在害怕与他人建立关系。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属于后者的人,虽然周围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不过自己深知自己是一个内心很封闭的人,总是喜欢营造一个人独处的空间,不喜欢过多的社交,不喜欢热闹的环境,不喜欢对人倾诉,而这种性格与自己生活中的工作环境感觉又有冲突,从学校步入社会后,我所做的工作一直是与人打交道的,从最开始的市场销售,到后来的导游,领队,我每天的工作最多的就是与人相处,很难想象我是一个不爱与人说话的性格,却选择这些工作,不过选择的工作也确实是自己喜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处境,实话说在我的内心一直有冲突和矛盾。30岁前,我的生活模式就是,自己努力学习很多东西,很多技能,用这些技能换来了物质上对自己的支持,在外努力挣的面包,来呵护那个内在其实很封闭的自己,不用为了那些自己害怕的社交和关系而勉强自己去建立一些不想建立的关系。
独处是一种能力,确实,一个人能将独处时光过的充实,是需要有耐力和意志力的,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但长时间刻意回避一些社交,拒绝与他人建立关系,总是待在自己的空间里,慢慢的就会封闭自己,自己的生命力就很难得到延展,反而活得没有活力。好像自己就用七年的时间,验证了这样一个体验,从学校步入社会到即将迎来的30岁,这7个年头里,不管是生活,还是为人处事,我奉行的原则,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从来不关心,不喜欢谈论自己的事,也不喜欢谈论别人的事,不太关心娱乐八卦,除了工作和学习,就是一个很闷的人,这一路遇到的很多发展机会,只因自己不愿意去处理关系带给自己的窘迫感,一直在回避,发展到如今的状态就是,似乎对生活没有热情,虽然每天忙忙碌碌,看似很充实,其实内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在乎,时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好希望自己突然之间消失,因为对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留恋,只是因为每天的太阳都会升起,所以我依然坚持每天努力生活,可如果有一天太阳不再升起,我想就不用再努力生活了。这种自我隔断建立关系,让自己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脚下的路好像就会越来越窄,活力就会越来越弱。
都说三十而立,可能三十岁真的有某种成长的仪式感,会无形中对生活有另外一种感悟,让自己心甘情愿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一直觉得在自己的空间里过着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这辈子的主要生活方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觉得自己不与他人建立过多的关系状态,是一种最舒服的状态,可三十岁让自己突然之间改变了这种想法,想用关系来滋养自己,也许封闭状态下,干涸的自己,在另外一种状态下,可以有新的生命活力。
我们不可能脱离关系而独活,在关系中,我们会被别人看见,从而才会有机会被接纳,通过他人的看见,我们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展开更精彩的生命力。
我所体验的过去,给了我所期待的未来,不管什么样的状态,只要记住,遇到了,就勇敢去实践,对未知的探索,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