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二郎神演变史

最近焦叔版的二郎神被我在小红薯刷成了书草。

神话剧《宝莲灯》里,二郎神杨戬英武不凡、俊逸出尘,符合了很多人对天神的想象,甚至有“焦恩俊之后再无二郎神”的说法。那么,二郎神的形象是哪些历史人物演化来的呢?


1:二郎神的原型是战国时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现在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就是李冰父子修建的,李二郎就是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因开凿离堆的功劳而被百姓所传颂。

北宋时期,朝廷封李二郎为惠灵候。至元朝,皇帝又封他为显圣灵佑王。四川灌江口有二郎神庙,民间多传其灵异。

因为曾得到朝廷认证,所以这是二郎神原型最主流的说法。

2:四川嘉州太守赵昱。

据说赵昱曾在青城山修道,得高人传授,习得法术。

传说他水性极好,为平水患斩杀了嘉陵江中作怪的蛟龙,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辞官归隐之后每逢嘉陵江发大水,赵太守必会显圣救灾,沿江百姓感念太守恩德,奉为神明四处传颂。唐太宗时顺应民意在灌江口建庙宇祭祀。

3:氐族神话传说中的牧猎神,原型是氐族二王子杨难当。

传说这位杨二郎有三只眼睛,骑一匹白色骏马,身边常带一只白色细犬。

活脱脱现在二郎神的形象啊。随着氐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曾经的氐族牧猎神杨二郎也加入了中华民族的神话体系。

二郎神的演化史知道了,二郎神的名字又是因为什么确定为杨戬的呢?


不得不提到那位多才多艺、唯独不会做皇帝的宋徽宗。

徽宗年间,朝廷腐败,当时有四位大奸臣并列,人称“四贼”。其中三位,看过《水浒传》的都很熟悉,分别是高俅、蔡京、童贯,最后一位和童贯一样是个太监,他的名字就是杨戬。

众所周知,宋徽宗信奉道教,一生最大的乐趣是寻仙问道。领导喜欢,必定有大量的下属投其所好。

于是,道教神霄派的领袖林灵素出现了。

在林道长的忽悠下,宋徽宗坚信自己是玉帝的长子转世下凡。

既然皇帝都是玉帝的儿子下凡了,身边辅佐的朝臣总不能是凡夫俗子吧?

杨戬就这样和神仙扯上了关系,说到底,皇帝需要给杨戬一个神仙的身份,很不幸,二郎神光荣入选了。

此前,民间虽然有祭祀二郎神的习俗,但祭祀的是李二郎而绝非杨二郎。但在徽宗之后二郎神就慢慢变成了杨二郎。

以后,成书于明朝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借鉴了二郎神就是杨戬的说法,大量融入了民间对各路二郎神的各种传说加以文学加工,最终塑造出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灌江口显圣二郎真君——杨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