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类似于知乎、朋友圈这些地方看到很多号召“独立思考”的文章。然而呼吁独立思考的文章很多,喜欢转发这些文章的人也很多,而说如何独立思考的文章却不多。那本文就来尝试说说如何独立思考。
1 从“目的”出发思考
我们很容易遇到一些“天经地义”的话,一些“大家都这么做的啊”的规则。这些东西我们我们要听从起来很容易,毕竟我们天生就“从众”,并享受和众人同行所带来的安全感。然而“传统的”、“大家都认同的”、“就是这样的”,并不等于天然正确的。
当我们学会从目的思考的时候,追溯这些“规则”和“教条”的历史渊源和真实理由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有一部分“规则”只是在过去某个场景下适用的,而到了现在,或许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或者有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这点在工作中也特别重要。一个创新的人,不信从那些“行业传统”、“公司传统”,他更愿意从目的出发,思考如何优化甚至推翻流程。而这样的人,更容易成为引领公司变革的领导者。
2 考察陈述中的“预设”
知乎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出现一个问“为什么”开头的问题的时候,就有人在下面评论:在问“为什么”之前,请先说清楚“是不是”。而这个有点搞笑的传统,真代表着对“预设”的反思。
比如说一个程序员社区会吵翻天的问题:为什么说php是最好的编程语言?
这个问题里,就有几个预设是可以拷问的:
a php 是一种编程语言吗?会不会有人php只是一种胶水语言,根本算不上编程语言。
b php 真是最好的编程语言吗?
c 是谁说了这句话,是不是其实根本没人说过。
以上只是拷问预设的一个简单例子。之所以把“预设”特别提出来,是因为预设通常作为论证的本身的元信息给出,它是作为背景存在的。而人天然地会把注意力放在了前景上,而容易忽略背景本身是虚假和错误的这一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对预设是否真实保持特别的关注。
3 不仅关心答案,还关心过程
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应试教育”传统,或者我们大部分人都有的功利心态,我们关心答案远远超过过程。必定,知道答案就能够得分。毕竟,知道了解决方案,机器就能修好。而关心过程并不能让我更多分,也不能让机器变更好,为什么这么麻烦知道过程呢?
因为过程才能够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
因为过程才能让我们优化答案和解决方案。
以上两点就是过程的重要性超过了答案的意义所在。不过,等下,上面我预设了“答案”就一定是对的。事实上,如果不知道过程的因果逻辑链,我们是无法判断答案的正确性的。
关心过程的另外一层意义是——思考过程的过程,就是我们思考能力提升,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和思考,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有能力呢。
4 对自己的直觉反应保持警惕
我们很相信自己的直觉。甚至在感情里,相对于一个“理智”上我们喜欢的人,我们更相信“直觉”上我们喜欢的人,才是我们的真爱。所以很多人对“喜欢的人”的判断标准就是“眼缘”。
不过直觉并不是代表真实,也难以代表合理。毕竟一见钟情虽然美丽,但是闪婚的离婚率也是最高的。
我们的的直觉中包含着种种偏见(如果要写人的常见思维偏误,那又是一大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直觉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说不相信直觉,而是在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对直觉得出的结论保持警惕,用理性再过一遍。
5 对媒体、政府和“专家”的言论保持警惕
我们很容易相信权威的话,容易听从他们的话比我们自己思考来得出结论最终的正确性会高很多。然而我们容易忽视的是:
a 媒体、政府和“专家”也是有利益诉求的,他们的一些话可能本身就是为了欺骗我们而存在的
b 媒体并不等于专业、专家可能是伪专家
6 从多个途径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如果我们只从一个渠道收集信息,那我们很容易被渠道本身所影响。某个渠道的信息可能只是信息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是有偏向于某个错误的部分。渠道本身也可能带了自身的偏见,可能会编造或者过滤给我们的信息。
保持从等多个途径收集信息的习惯,会让我们思考材料质量更高。
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才不同渠道收集来的信息可能互相是相悖的。而这正好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发掘信息背后的真实。
以上说了几个独立思考的方式。下面再了说3个独立思考的基础:
1 独立思考的基础是对自己负责
当我们不愿意,或者不敢为自己负责,或者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为自己负责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愿意为自己思考。因为人往往是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才会深入地,谨慎地思考。而如果我们为了不让自己负责,就会把做决定的权力交给别人。这样如果事情变糟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归咎于人。
既然不需要自己做决定,也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自然独立思考也就没意义了。
反过来说,独立思考的最大基础就是为自己承担起责任来。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起责任,知道如果自己随随便便听了别人的话,而去做了错误地投资和决策,最终承担后果的,还是自己。这样他自然就会对自己的思考认真、谨慎起来。
2 独立思考的基础是对传统和他人保持足够的尊敬
有些自诩“独立思考”的人,其实并没有独立思考,他们只是走向了“反向形成”。他们对传统和他人建议的反对,并不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而是“你说东,那我偏要向西”。
这样同样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的懒惰态度。
而如果我们对传统、对规则和他人保持足够的尊敬,我们就不会随意否定他们,而是会深入地思考,这样能够理解传统和他人意见的合理性和建设性,从而和我们的思考结合,做出合理的决策。
3 独立思考的基础不要害怕花时间去思考
这是一个容易焦虑的时代。我们希望事情早点完成,我们希望自己的时间付出都是有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回报的。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才能和别人去交换,换回我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市场经济。
然而对那些看不着、摸不着的东西,比如真爱、思考能力、美德、耐心这些,我们就不那么重视了。
我想说的是,或许有一天,等我们老了,回看人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让我们人生美好而有意义的,或许并不是我们购买的物品,或者赚取的金钱。真正能够给我们人生以抚慰的,或许就是这些看起来“假太空”的“爱、耐心、责任、思考能力、正直。”
思考不是浪费时间,思考是我们人生和成长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