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学英语了,没用。
看看这张图,上面是什么?
一棵树
好吧我现在把,这个树,还有这个“树”拿开。
这个树为什么就一定要叫“树”?
象形文字啊,你看这是枝干,这是主干。
那好,你说说“于是”为什么表示于是呢?
这个是个虚词啊,不好说。
它们,不过就是个代号而已。
若干年后,人们看到233,还有“不明觉厉”,也表示疑惑,这两怎么造出来的。
你理解这个意思,可能有两个。
一个是你知道原因,他怎么产生的。
就是说这个东西,在你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发展而来。每次一看就就联想的出来,“不明觉厉”啊?就是“不明白是什么但是很厉害”。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在生活中用的太多,这东西就是这么用的。管它为什么。表示想大笑,我就打233,表示很厉害,我就打666,反正大家都看得懂。
这个认识,是从生活中发现的。就像你没见过国外的插头和插座,但是你还是会用。找到对应的口不就是了。
所以对一门语言也是如此。
看着密密麻麻的阅读理解,小明表示头大,这多单词单个我认识,凑一起我就懵了。
看到密密麻麻的方块字,麦克表示头大,what's this?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语言文字是个特别凝炼的东西,简单的字符就代表了很多意思。
因为是不同国度的生活环境,我们很难看到几个字母,就联想到对应的英文原意。
你必须在生活中,建立起对应的意思的稳固连接,才能顺利读懂。
没有对应的场景,你只能够虚构场景了。大部分英语的学习者,都是执意要把英文和汉语对应起来。看到You就想到“你”,看到blue就想到“蓝”。
但我们两个不同的环境中,用“你”和“蓝”,含义是不同的。
你不能把“蓝瘦”理解成“blue thin”,也不能把“blue movie”理解成蓝色电影。
如果不是你立志专研语言,或者对语言感兴趣,没必要学什么英语。
如果英语对你用处,你需要就用起来。你要是用来考试,就研究题目去。要是看小说美剧,就直接看去;要和外国人交流,就直接去搭讪。
可是不会不懂,怎么用啊?而且渠道在哪?
考试题目和美剧在哪就不说了,外国人的话,这样的软件有很多。而且有些国外的社交服务在中国也能用的,再不济买个翻墙服务。
至于不懂。
怎么学会英语?这个问题的背后的问题其实是,我怎么一下子可以跟外国人一样交流,怎么一下子做题满分?
不论有没有这么想,这是学英语预设的天花板。
但这是未来的事情。
那么多单词指代着背后很多场景和故事,你怎么可能,一下子全看懂。
只能靠积累。不能嫌少,觉得这东西基础,没什么用处。只有把现在能做好的事情,做会做好了。再想下一步。
你会在场景中发现用途的。
没用,因为你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