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明的老人坐在路边乞讨,旁边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 他是那么可怜,可是路过的人却很少回应他。
一位漂亮的女士经过,回身,把老人用来乞讨的纸板翻过来,刷刷写下一行字,离开。奇迹发生了——路人纷纷把硬币放到了老人跟前。
长日将尽,女士再次回到这里,老人问她:“你在我的纸上写了什么?“女士回答:“我写了一样的话,只是用了不同的语言。“
她写的是:"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
"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是道理。
而这位女士写的,是故事——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
我们这些家长可能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我没有打她,也没有骂他,我一直都在讲道理呀。但是效果会怎么样呢?往我们前面刚跟他说过,后面他又这样做了,我们就会特别生气:“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你到底有没有记住啊?“
其实孩子不是没听,而是说他听了他也记不住,因为听到的大道理太多了,耳朵都起茧子了,所以说,听到也跟没听到差不多,甚至很烦,因为你说的遍数太多了,你太唠叨了呀。
我们焦点强调,“有效继续无效改变“,那既然我们讲了这么多大道理,都没有效果,我们可不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方法呢?“
如果说我们,把这些道理,转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是隐喻,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 下来时,你杰克大叔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 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庄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改变语言改变世界,作为一个智慧父母,需要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跟孩子交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和方法去跟孩子交流,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我们何不试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