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村里,一年两次的交流会下半年场次开始了,这是农历年前最后一次乡村物资交流会。上周末去逛了逛,在暖和的阳光下,商贾云集,人流攒动,商品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寒冬凌晨4:00,当大多数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睡眠时,大小摊贩店家仍然坚持着、奋斗者,为交流会做着准备,支起帐篷,摆好摊铺,整理商品,在严冬中,为养家糊口讨一份生计。
下午,走过一家卖白果树砧板的小摊,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老李和他的妻子在忙碌着,交谈了解到,他们来自江苏泰州,一年的时间都奔波于全国各个地区、乡镇的交流会或集市,一辆车、一双人、一个帐篷、一车白果树段,哪里有交流会场,哪里有商机,就赶往哪里。一年到头,他们都忙碌着、奔波着,奔波,意味着累,更意味着能赚到更多的钱。面对一家老小,比起苦累与奔波,他们更渴望赚到更多钱。
吃、住、休息都在大卡车上,对老李夫妇而言,大卡就是他们暂时的家,大卡就是他们温暖的船舶,而全国各地的会场集会,就是他们收获的港湾。在那里,他们辛勤的劳动着,收获财富、传播家乡特产与文化、收获人生况味,更是为了心中那束温暖的光——他们的家和孩子。
老李和妻子文化程度不高,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也做了好些不同的劳力工种,但收入一般,琢磨来琢磨去,他们选择了赶交流会卖果树砧板的工作,做起了自己的一份小生意。虽然一年漂泊在外,但收入尚可,能支撑家里的开销,也能为孩子以后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里老人养老储蓄一些资金,比起在工厂做工,相对也多了些自由。
在寒冷的冬天里,阳光照耀,温度却不高,寒风时不时地吹来,老李粗糙的双手已然冻肿,用力地锯着、打磨着做砧板的果树材料,是那么地专注,仿佛和周围的世界无关,这大概就是匠人精神的简单与纯粹。妻子在一旁照顾着客人,熟练地介绍着自家的现做实木果树砧板,“再坚持几年,等我家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就不用这么卖命了。我家娃们说了,等他们能挣钱了,会好好孝顺我呢。”就这样守着小摊,从清晨到晚上九、十点钟。
人们不在意眼前的苦累,是因为坚信明天会更加美好。有期待,有憧憬,才有了奋斗的动力,才会为家人忍受下所有的苦累。不是他们不计较辛苦,是他们相信苦后终有甘甜。
交流集市上,寒风肆意,大大小小的商贩,守着各自的摊铺,守着各自心中的希冀、信仰和梦想。没有谁的生活过得轻而易举,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随处可见劳动者的艰辛。比起诗和远方,柴米油盐才是人们的生活日常。一群人的一日三餐、一群人的生活便捷,藏着的是另一群人的劳苦心酸。
你、我、他,所有劳动者以各自的方式,为了生活或是生计,陆续登场,开始了一天又一天的忙碌,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只是在一天天的忙碌飘荡艰辛中,切莫麻木着失去了自我,记得适当驻足休息,记得还有家、还有爱我们的人、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志趣与事业。
赶交流会部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