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学:原理与方法
销售的价值观念
前文介绍了“新的需求理解”、“价值观”、“认知的规律”,三个属于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社交世界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作为销售这个专业化的工作,他已经肯定地、必然地被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人类精神规律、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背景影响。
这些内容都属于销售必须遵守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于经济相关的活动,当我们要深入讨论“需求理解”、“价值观”、“认知规律”等资料的时候,最先切入的是“价值”。
为了区分本文所提到的价值体系与传统价值观的区别,今天的文章中所讨论的价值认识,是指那种比已经总结出类别的价值观,还要基础的价值观念。更详细的描述可能就是:如何看待销售过程中的价值变化。为了简化表达,我就把这部分内容约定地称为:价值观念。
销售的价值转变特点有哪些呢?销售的从业者在最初的价值观念阶段,就必须建立明确的、正确的销售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在销售行为动机等最基础的销售活动中,影响销售人的思维和其他观念。
销售价值观念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第一:销售的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价值输出,不简单表现为单一产品功能的客观输出;
从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销售,太多的案例都在体现非单一产品功能。例如我们去麦当劳买套餐,更多的时候麦当劳还会提供“就餐环境”、“小玩具”、“热情的店员”、“精美的菜单”等功能输出。
第二:复杂和长期销售行为,例如:服务业、持续成交销售行为,在非产品功能的价值输出上更为复杂,单一产品特性更弱化;
尤其是服务业,追求的是客户的主观评价,而且人的主观评价受到心理特征的影响,即便是同样的物理(客观)结果刺激,主观评价都会有差别。在持续成交行为中,买卖双方的“信任、关怀、尊重、爱好”都会变成影响成交行为的“价值”。
第三:销售对物资资源的重新分配功能,卖方利用私有资源,将相对于卖方多余的低价值资源,输出给对此资源有需求的客户,以换取相对高价值的资源;
有一句比较通俗的理解:“自然界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贝”,从中国的古典哲学《道德经》中也可以看出,在大自然已经存在的物质,均为经历了亿万年相互作用共同互生在自然界,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元素组成了现有的“结果”,没有树就没有人,没有土就没有树,一切都有价值,但很多时候,价值的使用不是最合理高效,而销售人就是提高这个效率,改善使用结果的过程。
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的某个章节还会继续讨论,不过讨论的内容会更“学术一点”,因为有个伟大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已经将这种优化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可惜的是这位数学家在不久前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
第四:与资源的价值相对性不同的是,不同时间、不同自然人,有对资源的不同价值认可,但这个价值使用的结果,具有等同性;
一个顾客,希望购买一个手包来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假设顾客自己去做包,各种成本很高,他会选择去购买。在购买过程中,虽然电脑包的销售者因为有多个“没有使用”的电脑包要卖,卖者将空闲的包包卖给需要携带笔记本电脑的买者,他们之间似乎存在将“垃圾”变成“宝贝”的过程。但是!这个包不论怎样,他最终在买者购买后,所达到的携带笔记本的功能是一致的。作为买者,他不会购买一个“在你那用起来好好的,一到家就坏掉的包包”。
第五:在销售过程中,建立“金钱是一种等值资源”的观念。
在第三点,说销售是用低价值资源,去换取高价值资源。那么什么是相对高价值资源呢?是金钱么?不是!金钱仅仅是一种等值资源,即在时间相对不变的一个经济时代,“货币化金钱”对于每个人来说,有最为一致的认识。
而作为任何一个不是金钱的物资,都会出现“奇货可居、滥货积压”现象,也就是说,当你仅仅将销售的智慧停留在用“钱”去衡量销售结果,不算是高明的销售行为。高明的销售行为,使用的是“比钱还低价值的资源,去换取相对稀有的比钱还珍贵的资源”,尤其是那种换取“钱都买不来的东西”!
这些销售价值观念的建立,是进入销售行业的基本价值观念,是销售区别于其他行业,甚至区别于“欺骗”的基本原则。
Wollaston
2015年8月2日
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