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课堂教学36个新点子、新创意连载之十:合作学习(听课)的六个基本技能
一、开始
未经此技能训练学生,多表现在未听完合作讨论问题、要求,尤其是易忽视教师面部表情、手势等姿体语言就匆忙开始,我称之为“没听完就开始,快半拍“,这样,导致某些学生要么不知讨论要求是什么?要么是遗漏讨论问题,造成讨论偏题或效率低下。
正确做法:训练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合学问题任务、方法、时间后,让学生复述,待全体学生明白后,再开始。
二、停止
未经此技能训练学生,多表现在教师发出合作讨论结束时,放不下手中文具或材料,我称之为“停不下来,慢半拍”。这样导致别人分享时给不上节奏,不能从头听起,严重影响倾听效果。
可见,我们习以为常的开始、停止这么简单的指令也要训练,否则,合作学习效能也打折扣。
三、倾听
1、倾听与表达关系。当展示己成为习惯再构建、强调倾听关系更有意义: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听不到位,对话深度就不到位:当学生太习惯于表达自己时,往往会忽略倾听别人,如果倾听不到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思维碰撞。说的是己经知道的,听则能听到不一样的观点。倾听是吸纳,接受不懂的;表达是重复,讲述已懂的。同时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面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
2、听的层级:听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连接、感悟。
3、聆听的规则: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同;深度聆听,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
4、倾听的基本礼仪:(1).体态语言:看着发言者。点头(或摇头)。竖大拇指、鼓掌。身体前倾、微笑……
2).如果没有听清楚,再询问同伴或教师:“对不起,我没有明白,能不能请您再讲一讲?”.“XX,是不是这样……不知我理解的是不是正确?”.“X X同学,我没有听清楚,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下……”.“X X同学……意思是不是这样……”(3).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应该满足他的要求。(4).当你发现其他组声音太大,影响了你们的讨论时,可以提醒:, “请你们轻一点儿……”(5).当有人这样提醒你们时,你们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声音。(6).耐心听完发言者的发言,一般不轻易打断。
4、学生倾听条约:①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②别人发言时,不插嘴,不打断,不做其他事情。③不明白别人所说内容时,应该举手示意或等对方说完再提出疑问。④小组讨论时,应在组长组织下按组內顺序依次发言,有问题可在别人说完后进行补充。⑤老师讲课时,可适当记录下重要知识点。⑥別人发言时,应积极思考,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全面思索,做到记住关键意思、找出问题、寻求灵感、提升补充。
5、教师倾听条约:①教师不可以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静静地等待学生发言完毕。②学生发言不正确时,不可以大肆批评和过严指责。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④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⑤老师讲课时,可适当记录下重要知识点。⑥別人发言时,应积极思考,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全面思索,做到记住关键意思、找出问题、寻求灵感、提升补充。
6、倾听高层要求:一是知道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学生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学生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关联。
7、关联积极倾听十问:一问:猜猜他说什么?二问:信息来自何处?三问:与我有何不同?四问:表达是否正确?五问:叙述是否全面?六问:过程是否清晰?七问:是否有理有据?八问:互动是否有效?九问:能否更好陈述?十问:是否需要提炼?
四、表达(分享)
1、课堂声音刻度尺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标志的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更是倡导相互倾听的安全、安心、安静为特点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什么场合必须静默、保持绝对的安静,什么场合必须非常克制地压低音量细语,什么场合才能正常音量交流,什么场合可以敞开嗓门讲话。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声音大小的比较直观的参考,可将课堂的声音分贝特设定为1、2、3、4、个刻度级别。具体界定如下:1度声音: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听到、旁边同学却听不到的声音。2度声音:是同桌二人能听到的、而邻近的同桌却不能听到的声音。3度声音:就是6人小组讨论时互相能听到、而另外小组却不能听到的声音分贝。4度声音:公开发言、大展示分享的时候,你的讲话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有话好好说、有话轻轻说!
2、说的层级:有主题说,说明白,说清楚(有理有据),说的有艺术。
3、好的发言(分享)行为:
1.好的发言姿态:抬头,面对倾听者;可以用手势来辅助表述;可以使用提示卡。
2.发言声音适中,小组讨论声音要轻,听见即可,不要影响其他小组;集体交流,声音清晰,保证全体同学都能听见。
3、发言如果有几条,最好这样介绍:“我有X个观点,第一点……第二点……“首先……其次……”
4、如果你是代表小组发言,应该这样讲:“我们组认为……”,“我代表小组¨……”
5.其他小组针对发言组交流时,应指向小组:“你们组的观点……”“你们的意见……”
6.集体交流时发言同样要简洁,有条理。如果感觉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可以自己先模拟一下或先请同学听一听,帮助自己完善一下。我先讲一遍,你们帮我听一听。
7.一个人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也不要太多次发言,要考虑到还有其他人。
五、阅读
基本要求:静心,专注,快速。采取总分总阅读图式:以目录为纲,借助学科阅读图式,和高效阅读技巧快速通览全书;利用思维导图,对书中知识进行细化整理;利用冥想,对知识进行三维立体成像,熟练记忆思维导图,并能对导图进行宣讲,确保阅读深度、广度和厚度。
阅读基本原则:重视语句中的思维逻辑主线,重视从繁冗的语言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要体会文章中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客观第把握语句中呈现出的现象和情景;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建模的过程。在阅读理解文章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与自己知识库契合的接口模型。
通用阅读步骤:
1、化:习惯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符号语言(图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化。
2、思:阅读内容编排的思路是什么?概念、定理的得出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是否能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
3、品: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品读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
4、串: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将阅读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网络结构。
写:借助纸笔演算推理完成省略的推理、简略的证明过程。及时将数学阅读中概括归纳出的观点,如思路、思考方法、知识结构框图等记录下来。
六、记笔记
听课记笔记基本要求:边听边记;记不能影响听:可用符号、关键字快速记录;课后祥细补记。
合作学习中好的记录行为:在进行合作交流时,记录员负责记录大家的观点,并提炼出本组的观点。
1.记录基本功。简洁:如每一条不超五个字;有条理:最好加序号;多样:可以使用图表等。
2.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如果听不清,可以再询问他—次。“我没有听明白你讲了什么,你是不是再讲一次?”,“你讲得是不是这个意思……”
3.选择要点,简洁记录;记录之后,可询问对方。“你是不是这个意思?”、“我这样概括是不是表达了你的意思?”
4.如果自己不能总结他人的观点,可以请对方总结成简单的几个字,“请你概括一下你的意思。”
5、遇到争议时,感觉不好记录,可以问他们核心观点如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