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嘉宾张泉灵分享大半年来投资的心路历程。
直播平台
按: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媒体人就认识到观众喜欢看直播。如电影《楚门的世界》给观众直播一个人从孩童到成年的整个过程。还有挪威电视台给观众直播一辆行驶中的火车,只有车内的旅客和车外风景的画面,但获得了20%的收视率。
直播平台为什么这么火?
观众喜欢看反常的事(猎奇):以前电视台播新闻时也有这种情况,正常播新闻时收视率很低,但只要出点意外状况,如主持人着装不合规范,或直播期间插入错误画面,那收视率就会直线上升。 有个做游戏直播的房间,有一次主播太累趴着睡着了,结果在睡觉期间收视率直线上升,因为在平时生活中肆无忌惮地围观女孩睡觉的机会不多。
观众喜欢看热闹(起哄):一个直播间,最初进去的人可能是为了看主播的表演,但后面的观众是奔着人数最多的直播间去的,他们想看看为什么这么热闹。从这点看,直播平台是社交平台,大家都在这里聚会,你一言我一语,有点像BBS时代的聊天室。
投资历程
张泉灵当主播时非常不理解直播平台为什么火,但是做投资后就不能以过去的思维定式做笼统的判断,而是要深入了解用户心理,因为这能帮助做投资判断。
做投资让她改变非常多,刚开始选项目会问对方所在的市场有多大,但现在会问发展速度有多快。 因为已经知道规模的市场,其实已经杀成红海了。而投资求快,它要找发展速度快,能快速做大的蓝海市场。例如她投资了编程猫,未来孩子不会编程就不能和机器世界交流,所以未来的编程教育行业就像现在的英语教育行业这么大。她又投资投资孩子情商教育,因为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都知道情商很重要,但是现在却没有人做相关的教育,有痛点没人解决,这会是很大的蓝海。
改变思维方式曾让她犹豫、彷徨、痛苦,这个过程就像在在高台上荡秋千,你总想更接近下个秋千后再放手跳过去,这样更有把握,但是你等的时间越久,摆幅越小,你越来越没机会跳到下个秋千。只有够快,荡完第一个后迅速放手抓紧第二个,再这样荡下去才能到达彼岸。
以前做新闻主播时自己开车,没雇助理,凡事亲历亲为。但做投资后再这样只会拖慢自己,每件事都自己学会了再去做就太慢,并且有短板,而管理者的工作是要组建团队补你的短板。
互联网创业需要单点突破,迅速创造高地,形成势能后吸引资本,然后就能花钱请更好的人或者团队来补短板。
创业者误区
种子期估值太高。如估值8000万,接受2%即160万的投资,但这给自己挖了很大的坑。初期要做原型,等你做出原型要推广、培养用户时却没钱了,于是你需要第二轮投资,但第一轮已经估值8000万,那第二轮肯定要上涨,如一亿六,但很少有投资人愿意给市场不明,缺少用户的公司在这么高的估值下投钱。 【按:这一点在美剧《硅谷》里也说过】
痛点不痛。如做智能家居声控热水龙头(方言识别不了);老人机(做大字体就需要大屏幕,但大屏幕成本高,和千元智能机差不多了);融合医疗功能的手机(手机更新换代一年半,但医疗器械审核期需要一年半,刚审核通过就被市场淘汰)。
不重视竞争对手。很多创业者说中国人这么多,只要做到中国市场1%就能成功,但他没有考虑过获客成本。张泉灵做过这样一个面试测验:把30人分5组, 让他们互相推销手机,手机功能都一样,只是颜色不同,让他们调查用户需求后再向她申请手机拿去卖。于是有的团队要18个白12个黑,有的团队要30个紫色等等。最后张泉灵问他们,你们每个组都要卖30个手机,考虑过4个竞争对手吗?总共只有30个用户,你能垄断所有用户吗?【按:面试者哭笑不得,他们以为是测试推销能力,而面试官考察你有没有重视竞争对手】
传统行业的人觉得要做到行业顶尖了才能去融资,而融资是为了跑得更快,在资本的帮助下更快的成为第一。如果你已经是第一了,那就不需要融资,你错过了融资机会。
推荐书籍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投资需要了解大众心理,根据大众的消费倾向选投资项目。
按:做投资的人就是快节奏,嘴里常说的是改变和未来。改变一定是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其实就是跟随人性的喜新厌旧倾向。做投资有什么样的门槛或者需要什么样的品质? 深刻了解人性。不评价人性好不好,只是利用人性预测大众的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