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三,我也足不出户第三天了,或者说去年的秋天,和整个冬天我都是“闭门谢客”的状态。闭的门,是心门。热闹的春节,在爱热闹的人间,更加热闹地一塌糊涂。人们极尽所能的珍惜这理所应当去热闹的舒坦日子。不用听,不用看,也知道那场面何等“壮观”。而我自己把自己剥离出来,带着一些强迫的剥离。我不知道这热闹里有什么,却天然的想远离它。可我还没柔软到因远离而去独享这份寂静,只是硬生生把自己的工作清单赛满。愚蠢的人才去想去“塞满”,智慧的人只会“舍离”和“放空”。感谢梅子涵的《绿光芒》照耀过来,今天下午把一具硬邦邦的躯体用诗意的语言融化了。
好的儿童作家和孩子站在一起,或者他自己就是个孩子,他的灵魂里那份童贞和稚气还在,这样的灵魂流淌出的文字,便如同晴朗的夏日夜空里那轮朗朗明月,透着微微清凉和淡淡的光,不用粉饰和堆砌,它本性纯良。
读过一些作家短小的故事和散文,一篇篇闲闲的家常话,与其是写作给读者看,不如是记录岁月里人和事给自己看。在这样的书里,读者是刷不到存在感的,是必须要靠边站的。因你无法参与作者的过往,通过文字看到的只是浅浅的表象。往往这样的作者深谙静水深流的道理,情感越是浓烈,表达越是清淡。这个行文的火候最妙了,重则露了痕迹,轻则言之无物。读者只能跟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揣度,不耐烦了,也就走了。
初读《绿光芒》的前几个故事,有上述这种心理预设。本打算也靠边站隔岸观文,看看别人家的人间烟火,换换脑子,看不下去就洗洗睡了。结果,会讲故事的人是由不得你靠边站的。他的文字一把将你拉过来,和你说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又如何,乡下的船上发生了什么,城里的饭桌如何思念漂泊的游子,他指着年轻时冒过傻气梅子涵让你看,也把家里人和身边的朋友都介绍给你认识,于是你被惹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思考,一会儿也想说点啥。
挺好。一个作者和读者的最好关系,不是跟随,或者指引,而是他和你肩并肩,一起感受,一起看见。
在《看望》那个故事里,有16岁的梅子涵执着的善良的样子。在不知道医院名字,也不知道舅妈的名字的情形下,少年梅子涵独自去往陌生之地要去看望舅妈。行文惜字如金,不肯写小小少年内心的焦灼和恐惧,找不到怎么办,天黑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只写了“我在盛夏蒙蒙亮的芜湖清晨开始寻找和探望了”、“我一个一个医院地找,没有坐车。我在住院部一个一个房间的门口朝里张望。一张床,一张床。可是没有那张永远忙碌辛劳的脸。那张脸一点都不好看,但全是真心和周到。”
如何“真心和周到”的呢?
“每次回上海,她都应有尽有地把家里的土产塞进箩筐,她好像是把心掏出来往里放,让舅舅挑着走二十多里送到码头。没有人称过这满满的箩筐和心,舅舅挑着,背都是弯的。”“舅舅满身的大汗淌得像雨。”
寥寥数语,“真心和周到”全有了。箩筐里有什么都没说,有多少也没说,只说了把心掏出来往里放。你自己想吧,人最怕想象了,只要想象,活色生香的画面就出现了。多么神奇的文字!
终于找到舅妈的病房,少年梅子涵的善良显得愣头愣脑的,“我拿出妈妈给我的钱,给了她二十元,她和我推来推去简直要打架,我只好朝她一扔就逃走了!”朴素,真挚的情感满满地溢了出来。
《唱歌》的故事里讲小时候羡慕邻居在合唱团,于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去找老师申请加入合唱团。老师让他试唱的时候,情况是这样的:“只记得还没有唱到最后一句我就发出了杀鸡的声音。‘杀鸡’懂吗?就是声音喊得撕裂了。可怜啊,那才真的叫无地自容!从脸一直都红到屁股了。”
哈哈哈!忘了“教授”身份的梅子涵同志,把孩童时的自己取笑一通,可是,多好玩儿啊,他和你肩并肩站着,你似乎可以看到他讲这段时脸上的表情。
读着读着,我正想的这可爱的老头会不会写一写他的父亲母亲呢?然后就翻到了《喝酒》这个故事,我从未读过把喝酒这件事写的如此特别的文章。我们都见过人很多人喝酒,可是梅子涵这样写:
“喝酒的样子好看的人一定是虽然那么渴望酒,却又总是斯斯文文从从容容,轻轻拿起杯子,也轻轻放下的人。喝酒的样子好看的人,一定不只是喝点儿葡萄酒、啤酒,而是能够喝烈性酒,虽是烈性,但又不面红耳赤,目光散乱,口吐昏语诳言,甚至哇哇大吐的人。喝酒的样子好看的人,一定是慢慢地喝着,还能慢慢地说着生活,说着苦难,说着世界大事,甚至慢慢说着《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的人。喝酒的样子好看的人,一定是自己不太夹菜,但会为坐在旁边的儿子和女儿夹菜的人。”
简直美死了!诗意极了!
除了父亲还写了一个陌生人的喝酒:“他的脸上没有笑容,但他坐在那儿便是一条路上傍晚的安宁和满足。无论有没有夕阳在天上,他好像自管自地已经是第一颗闪烁的星了。他也是轻轻拿起酒杯,轻轻放下,嚼着大头菜的时候目光里全是含蓄的香味。”
乐趣和诗意都有了。
写这些故事的人无论年龄多大,他的内心一定是清清爽爽的干净、明朗,无论岁月曾经投下怎样的阴影,他的心一如既往的富足、丰盛、美好。因为这是一个总是很“雄赳赳”的人,总是“很蓬勃,很昂首”,想“把每一天的内心踏响”的人!
这样的人写下故事,暖和着自己,也暖和着我们。就像梅子涵自己所说:“读读这些故事,看看这条长路,鲜艳地暖和着,感动停留很久,这些故事也就在书架上缓缓地活很久了。”
感谢这个可爱的老头拿着他的“绿光芒”一路照耀,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