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徐菲同学,今年刚刚进入2年级,直到现在,我对她的评价仍然是那句话---“狗掀门帘子,全靠一张嘴”。在家里,嘴炮无敌、夯你夯他;在外面,宛若淑女、低声下气。
她上小学后,学业增多,我曾很天真的认为,她的语文不会太差,至少写作不会那么惨。毕竟看了不少的图书和电视,说起话来也是颇有套路,条理清晰。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凄惨!菲菲同学的看图写话和家庭日记让我倍感绝望,每次看完她的作品,就好像喝了一大杯白开水,并不解渴,只觉淡而无味、如同嚼蜡。
我和她妈妈早有过分工,李徐菲同学的学习,文科我来,理科她妈妈来。责无旁贷,这个活我揽下了,就是我的责任。我一直认为,文科,特别是写作,应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按照“读书吧”的教程,我和李徐菲同学开始了“父女共读”。
一起读书,掰指头数数也有小半个月了,这些天,酸甜苦辣,感触良多。平时闲下来喜欢玩手机的我,也约束着自己去读书了。平常我自己也会看书,涉猎一些史学性的、传记性的多一点,看的时间很荒谬,不是在吃饭,就是在厕所。纯属娱乐,打发时间,没有思考,当然,收获也不大。
这些晚上,李徐菲同学给我读《苹果树上的外婆》,我给她读《西游记》,我们一起研究《亲爱的汉修先生》。
开始的几天,逐渐厌烦,也渐渐敷衍。耐住性子,逼迫自己静下心来,倒也发现,这个活动成为了我们2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个亲子互动。也许,读书本该就是一项坚持终生的习惯。讲解《西游记》的桥段时,偶尔也会有那种“其实老爸也是饱读诗书”的满足感;一起聊《亲爱的汉修先生》里的那些看似幼稚,却总能把我拉回学生时候的记忆的问题,不禁会在睡觉时沉思到半夜。
尽管,李徐菲同学最近的日记还是平铺直叙、漏洞百出,但她已经能够自己选题,坚持去写和改正犯过的错误了。找寻《亲爱的汉修先生》里的问题时,虽然还是会很表面和不详实,但能看得出,她在认真的思考。
也许,这个就是进步,幅度不大,但是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了。我想,能坚持每天读书,每天写作,把读书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李徐菲同学的语文学习以后未必一定会出类拔萃,但是一定不会变的更差。贵在坚持,我和她一起的坚持,所以,继续加油吧,李徐菲同学。